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和硕亲王

和硕亲王

爵名。清代宗室封爵中首位之称。和硕,沿习满语;亲王,沿袭古代皇族封王之名。册封亲王,授金册、宝(印),赐予封号,如睿、豫,表其素行。卒则加字予谥,如和硕睿“”亲王,系指多尔衮。崇德元年(1636),始立此爵。顺治六年(1649),增定十爵,定亲王一子封亲王,余子封郡王。十年(1653),列爵十二,改定亲王一子封※世子,待袭亲王。乾隆三十九年(1774)定,凡获此崇封者,有属开创帝(汗)业的功封,亦有属帝室近亲中获封的恩封。功封者即以其世子反复承袭亲王;恩封者则以其袭次递降,至奉恩镇国公为止,即以此等公爵世袭罔替。亲王,正妻以封福晋,又封侧福晋四人。制以其正福晋一子出封世子或以降封,在封之前,例与正福晋余子同授应封之爵;正福晋余子,初封为不入八分辅国公;侧福晋之子,初封二等镇国将军;别室、所居妾媵之子,初封三等辅国将军。封前,例需考以满语、马射及步箭,以优、平、劣决定其应封、应降或暂时停封,名曰考封。此外,清廷于游牧蒙古中,亦多封有此爵。

猜你喜欢

  • 扶余府

    渤海王国置。为渤海十五府之一。因置于扶余族故地故名。领扶、仙2州。治扶州,故址在今吉林省农安县;也有认为在该省四平市西一面城古城,或说在怀德、梨树县一带,旧说在今辽宁开原县境或其以北地。辖境约有开原县

  • 南夷道

    古道名。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为加强对西南民族地区的治理,纳唐蒙建议,设置犍为郡(今四川宜宾),征发士卒修筑此道,从僰道(宜宾)修至夜郎牂牁江(北盘江)流域。自此向西可直抵滇中地区。

  • 旧唐书

    纪传体断代史书。原名《唐书》,欧阳修等《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用今名。通常题五代后晋刘昫(888—947)撰,实出于张昭远、贾纬等人之手。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书成于后晋出帝

  • 大爨碑

    即“爨龙颜碑”(2590页)。

  • 下爱茶峒长官司

    土司名。明宣德三年(1428)置。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东南。清废。今有苗、土家等民族居其境内,相传苗族是从湖南或贵州迁至此地居住。

  • 石勒

    274—333十六国时期后赵创建者。319—333年在位。字世龙,初名㔨,小字匐勒。上党武乡(治今山西榆社县西北社城)人。羯族。祖耶奕于,父周曷朱,皆为部落小帅。雄武善骑射,自幼常代父执

  • 把汉比吉

    约1546—1615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女领主。又称大成比吉。※俺答汗孙※把汉那吉(大成台吉)妻。隆庆四年(1570),随把汉那吉至大同投明,受到明朝厚待。同年、俺答汗与明朝达成和议,遂同归土默特。奉

  • 温纳河剌

    见“斡纳阿剌”(2427页)。

  • 绵愉

    ?—1875清朝大臣、宗室贵族。满族,爱新觉罗氏。嘉庆帝※顒琰第五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道光帝即位,封惠郡王。道光十九年(1839),进亲王。咸丰三年(1853),以太平天国北伐军进逼北京,授

  • 八思哈

    官名。又译巴思哈黑。突厥语,意为“镇守者”,即蒙古语“达鲁花赤”的同义词,与阿拉伯语之“莎黑纳”义相同。王磐《中书右丞相史公神道碑》载:“国朝之制,州府司县各置监临官,谓之达鲁花赤”。《世界征服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