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硕特中路右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三十六年(1771),恭格族弟诺海率众归清,封札萨克一等台吉,建旗。分3佐领,隶巴启色特启勒图盟,归喀喇沙尔(今焉耆)办事大臣兼辖。四十八年,赐世袭。牧地在南路旧土尔扈特之西。东至乌沙克塔尔(一作乌沙克塔勒,今和硕县东南),西至小珠勒都斯(开都河上源),北至察罕通格山,南至开都河。其地今属和硕县。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三十六年(1771),恭格族弟诺海率众归清,封札萨克一等台吉,建旗。分3佐领,隶巴启色特启勒图盟,归喀喇沙尔(今焉耆)办事大臣兼辖。四十八年,赐世袭。牧地在南路旧土尔扈特之西。东至乌沙克塔尔(一作乌沙克塔勒,今和硕县东南),西至小珠勒都斯(开都河上源),北至察罕通格山,南至开都河。其地今属和硕县。
蒙元官名。又译“笔且齐”、“必彻彻”。意为“书史”。《黑鞑事略》:“必彻彻者,汉语令史也,使之主行文书耳。”《元史·兵志》:“为天子主文史者,曰必阇赤”。1206年蒙古建国后始置,用以记写文牍。元代应
清朝大臣。蒙古族。历仕太宗、世祖、圣祖三朝。崇德年间(1636—1643)任一等侍卫。顺治(1644—1661)初,累进世职二等轻车都尉。睿亲王多尔衮摄政时,曾扈从世祖福临幸多尔衮官邸。及世祖亲政后,
?—1669清初蒙古王公。喀尔喀部土谢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成吉思汗二十世孙,喇瑚里长子。世为喀尔喀中路台吉。顺治十年(1653)二月,因与土谢图汗衮布不和,与弟本巴什希、札木素、额璘沁等率众千户归
苗族民间节日。又称姊妹节。源于母系社会氏族外婚制。后相沿成俗,演变成节日。每年农历十二月和第二年三月间举行,各地有所不同。以寨为单位,备酒宴邀请外村寨青年及亲友。宴席上备有五颜六色的糯米饭。进行男女青
书名。清初官修编年体史书。8卷,插图80余幅。用满、蒙、汉3种文字书写。一说成书于后金天聪九年(1635)。内容与《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大致相同,流传的汉文本与《皇清开国方略》基本一致,说明乾隆年间改写
宋代云南大理(后理)国国王段兴智年号。?—1254年。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合底忻、哈答斤、合塔斤、哈答吉、哈塔斤。与成吉思汗所出孛儿只斤氏同宗,为成吉思汗十世祖孛端察儿之兄不忽合塔吉之后裔。辽、金时游牧于今呼伦湖以东地区,与※散只兀部为邻,关系最密,皆
元代地名。在今青海省互助县松多乡。《元史》载:至元十六年(1279),以算木多城为镇西府。时为世祖第七子奥鲁赤之领地,奥鲁赤受封为西平王,其子铁木而不花亦受封镇西武靖王,成为两王府驻地。
见“阻午可汗”(1259页)。
部分彝族的自称。彝语音译。意为“尚黑、众多而强大的人群”。集中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及雅安地区的汉源、石棉;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九龙、泸定,泸州市的叙永、古蔺;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丽江地区的宁蒗、永胜、华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