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四川规范彝文

四川规范彝文

我国四川彝族使用的一种表音的音节文字。是在传统彝文的基础上,以彝语北部方言圣乍话为基础方言,以喜德语音为标准音,根据笔画不多、结构简单、书写方便、字形美观的原则,选用传统彝文中819个字,分别表示标准音点的819个音节。据统计,819字的平均每个字笔画为3.5画,次高调字在中平调字上加附加符号表示。《彝文规范试行方案》于1975年12月经四川省委批准后,1976年起在四川省彝族地区试行,效果较好。一般没有学过彝文的彝族干部和群众,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即可以达到扫除文盲的要求,群众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高涨。1980年,国务院批准了四川《彝文规范方案》正式推行。规范彝文在使用过程中,正确解决了正字法原则、新词术语规范原则等重大理论问题,使彝文的推行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首先在省、州、县建立了各级领导机构,大力推行规范彝文。在成人教育方面,截至1991年已有9个县扫除了文盲。脱盲人数已超过四川省成人应脱盲人数的一半以上。在四川广大彝区,已建立起从小学到中学的彝汉语教学体制。与此相配套的文教、编译、出版、广播、电影译配、古籍整理、文艺创作和演出等方面,规范彝文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央、省、州各级重要会议文件,都翻译成规范彝文,彝区的许多重要文件、布告、通知、牌匾、商标等都用彝汉文对照,规范彝文已深入凉山彝区的每个角落,它在大小凉山地区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 仓曹

    唐时南诏初期国务行政机构六曹之一。参见“六曹”(382页)。

  • 仆散端

    ?—1217金大臣。本名七斤。中都路(治今北京市)火鲁虎必剌猛安人。女真族。仆散氏。初充护卫、历迁太子仆正、海陵王子滕王府长史、宿直将军、邳州刺史、尚厩局副使、右卫将军。明昌元年(1190),金章宗即

  • 交趾异物志

    即“交州异物志”(876页)。

  • 徐卢

    西汉时匈奴王。汉景帝中元三年(前147),偕※于军等率众归附汉朝,受隆重礼遇,被封为容城携侯(一作容城侯),赐食邑700户。属涿郡。建元元年(前140)卒,子缰嗣。

  • 祖苏礼

    卫拉特蒙古习俗。“祖苏”,蒙古语意为“粘胶”。当男女双方订婚后,男方父母要同女方商定送“祖苏”礼和结婚日期。其礼品除一片粘胶外,还要摆以油馃子、酸奶子、茶、糖、酒、红枣等食物组成的宴席。数量多寡视男方

  • 沙里

    契丹语音译,《辽史·国语解》:“沙里,郎君也”。一种带有赞美之意的称号。辽、金皇室成员中的青年男子,多有被称为“郎君”者。有时亦与其他词连用,如“挞马狘沙里”(侍从郎君),“阿主沙里”(“阿主”,“父

  • 宋辽互市

    北宋与辽朝的官方贸易。太平兴国二年(977),宋始令镇、易、雄、霸、沧州各置榷务,辇香药、犀象及茶与契丹交易。后因战争,罢不与通。淳化二年(991),令雄、霸州、静戎军、代州雁门砦置榷如旧制,出口货物

  • 塞原社

    抗日战争时期内蒙古绥远进步文艺组织。1936年由叶频和武达平创建和领导。发表抗日救国,揭露日寇在华北暴行的诗文。作品分别刊载于《塞原》、《塞北诗草》、《社会报》副刊《洪荒》、《西北日报》副刊、《塞风》

  • 绰尔门

    清朝武官。蒙古镶黄旗人。喀尔诺特氏。世居察哈尔地方。原系察哈尔汗之宰桑。天聪八年(1634),察哈尔林丹汗败亡后,率众430人来归,授一等梅勒章京世职。崇德六年(1641),随清军围明锦州,败明经略洪

  • 探朗召曼纳

    傣语音译。系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最高封建领主即车里宣慰使根据下属官员社会地位高低和职务大小所划分的等级官田。依次分为“纳先竜”(大十万田级)“纳闷竜”(大万田级)、“纳怀朗”(百田级)、“纳扫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