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土木之役

土木之役

瓦剌与明朝间的战役之一。或称“土木之变”、“己巳之变”。瓦剌为蒙古族一支,经过马哈木、脱懽时期发展,至也先即位后,势力所及西起中亚,东接朝鲜,北连西伯利亚南端,南临长城。既与明廷通贡互市,又伺机发动军事进攻,以图实现重建大元一统天下之宿愿。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也先乘明廷宦臣王振专权,防务废弛之际,以明廷“悔婚”、“减岁赐”为由,兵分四路进扰中原:也先自率精锐为中路,攻大同,夺取战略要地,威逼明廷;阿剌知院率军为北路,攻宣府,围赤城,进窥居庸关;脱脱不花与兀良哈三卫为东路,袭辽东;另遣军攻掠甘肃,牵制明廷兵力。七月十六日,明英宗受王振怂恿,率号称五十万之军仓促亲征。车驾所过之地战云迷漫,伏尸满野,再加暴雨连日,饥寒交迫,士气低落。而也先侦知明军主力出征,遂主动北撤,退伏塞外,诱师深入。八月初一,英宗至大同,得各地明军惨败消息,惊慌退兵东归。初王振欲显荣耀,邀英宗幸其老家蔚州(今河北尉县),故决定由西线紫荆关返京师。初三,明军刚行四十里,王振又恐大军路过其家乡,损毁庄稼,即命令全军折回东北,改由宣府经居庸关入京师。也先获悉消息后,利用蒙古骑兵倏往忽来之特点,迅速突入长城,跟踪追击。十四日,明军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东),王振以辎重未至,拒绝入怀来城之建议,下令大军暂驻狼山,其地势高亢缺水,人马饥渴疲惫不堪。此时,也先率两万轻骑从西北鹞儿岭(今河北涿鹿西北),包围狼山,攻袭麻峪口,占领土木堡西北、西南要地,并控制堡南的唯一水源,而阿剌知院从东北赤城、永宁断明军归路。十五日,也先佯退,遣使持书讲和,以麻痹明军,待机歼敌。明英宗欲摆脱困境,遂遣使往瓦剌军营议和。瓦剌军乘明军移营就水之际,突从四面冲杀。明军猝不及防,将士死伤过半,英宗被俘,王振为乱军所杀,军械、辎重大多为瓦剌所夺。土木之役后,也先率军出塞休整,伺机南进。十月,挟英宗进攻京师,受到以于谦为首的京师等地军民猛烈抗击,损师折将,遂于景泰元年(1450)八月,与明廷议和,送回英宗,恢复通贡互市及睦边关系。

猜你喜欢

  • 耿杖子石棺

    现仅见刻有契丹文字的石棺。早年出土,为当地农民改为猪槽,1977年于辽宁省建昌县素珠营子乡耿杖子村发现收存。质地沙岩,呈长方槽形,长64.5厘米,宽41厘米,高44厘米。四面皆雕刻,正面刻饰门窗及图案

  • 恩和巴图

    1882—1944蒙古族早期革命活动家。姓杭锦。字子荣。内蒙古太仆寺左翼牧群正白旗人。旗总管斯仁栋日布三弟。18岁在北京雍和宫当喇嘛。29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多次为孙中山与李大钊之间做通讯联络工

  • 黄牛羌

    ※西羌的一支。汉魏时与葱茈、白马羌分布于婼羌以西至葱岭间的西域南山(昆仑山)中。各有部落首领,与南道诸国相邻。《三国志·魏书·东夷传》注引《魏略·西戎传》称其为“月氏余种”。

  • 烔奈语

    自称“烔奈”的瑶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的六巷、罗香和长垌3个乡的10多个山村,使用人口约计有2000。烔奈语的语言特点:声母分单纯音、复辅音两类,一

  • 跟路路

    见“里布加布”(1081页)。

  • 上六工

    清代撒拉族地区名。即街子工、草滩坝工、查加工、苏只工、别列工、查汉大寺工。指清雍正八年(1730)后,至乾隆四十六年(1781)期间青海循化(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西部撒拉族地区。“工”,突厥语音译,指

  • 安和

    ①五代后梁时南诏大长和国肃文太上皇帝郑仁旻年号。约917—920年,凡4年。 ②五代十国时期云南大长和国国王郑仁昊年号。起止不祥。③清代画家。宋乐斋。安徽无为人。回族。生于光绪(1875—1908)年

  • 奥江河千户所

    见“奥石河千户所”(2255页)。

  • 道隆

    宋代云南大理(后理)国国王段祥兴年号。1239—1251,凡13年。

  • 久若禄益坚赞

    吐蕃著名译师。赞普赤松德赞(755—797年在位)时人。与嘎哇贝孜、祥班德益西德并称“嘎、久、祥”、“三少译师”。所译佛经甚多,在《布顿佛教史》所记佛经译文目录中有详载。参见“嘎哇贝孜”(24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