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土葬

土葬

葬式之一。将死者入土安葬。是分布最广、延续时间最长的一种丧葬形式。迄今中国最早的土葬发现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旧石器晚期遗存。新石器时代土葬已相当盛行。在许多民族地区有以家族或村寨为单位的公共墓地,墓穴多为长方形竖穴土坑,也有一些地区为圆形或正方形竖穴土坑,有的民族并以大石、石板、砖块或圆木累砌墓穴,死者多以木棺盛殓,也有以陶器、竹器、树皮、金属器物或葫芦作葬具。有的并在葬具上敲凿小孔供灵魂出入,大多实行一次性永久葬法,也有的民族实行二次葬,以单人仰卧直肢葬最为普遍。有的则行夫妇合葬,少数地区有多人集体合葬、俯身葬、侧卧葬、屈肢葬、割体葬、停棺待葬以及按年龄、性别实行分区埋葬。死者大致有一定埋葬方向,有的头东脚西,有的则头西脚东,一般都以生前使用的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具随葬,有些地区盛行口含。奴隶时期有人殉现象。有些民族对死者施朱或遍撒红土,多在墓上垒筑坟丘,也有的民族实行“墓而不坟”或在墓上修造简易建筑。坟前立碑或植树也较普遍。葬后一般都有墓祭活动,社会上的贫富差别和等级差别在埋葬制度上也有反映。我国西北地区相当多的民族则是按伊斯兰的方式土葬。各民族土葬的全过程都反映了灵魂不灭的观念。

猜你喜欢

  • 不合儿

    见“捕喝”(1854页)。

  • 以哈阿哈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扎哈喇哈卫,并说清代有扎哈喇哈峰,在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东南900里。

  • 宣慰司佥事

    官名。为宣慰使属员,明代设置,秩正五品。参见“宣慰使”(1747页)。

  • 宣武灵太后

    ?—528即胡太后。北魏世宗宣武帝元恪之妃。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南)人。司徒胡国珍女。初召入掖庭为承华世妇。永平三年(510),生皇子诩,进为充华嫔。延昌四年(515),孝明帝诩即位,尊为皇太妃,寻改

  • 少数民族

    ①一般指多民族国家里人口居于少数的民族,有的国家系对外来移民的称谓,有的国家还指种族。 ②中国对人口比汉族处于少数的民族的称谓。中国民族众多,有史以来华夏——汉族人口就占大多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昔宝赤

    元代蒙古官名。又译“昔博赤”、“实保齐”。掌鹰隼之事者。《南村辍耕录》:“昔宝赤,鹰房之执役者”。为※“怯薛”(护卫军、禁卫军)执事之一。蒙元皇室、诸王位下及诸路、州、县广置打捕鹰房,由专人饲养海东青

  • 郭尔罗斯后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在混同江北岸、嫩江东岸。札萨克驻榛子岭,会盟于哲里木盟。元为辽王乃颜分地,明入于科尔沁,至成吉思汗弟哈撒儿后裔乌巴什,始以郭尔罗斯名部。天聪七年(1633),其孙固穆朝后金。崇德

  • 叱干阿利

    十六国时期夏国官员。鲜卑叱干氏(后改为薛氏)。其先世为叱干部首领,后以部名为氏。部帅他斗伏之侄。初戍大洛川。曾劝阻其叔将战败来归之赫连勃勃送往北魏,遭拒,遂潜遣劲勇于途中,劫勃勃送后秦高平公没奕于处,

  • 切脱恰特尔

    新疆塔吉克族传统节日。又译乞脱乞迪尔爱脱、祈脱齐地尔。塔吉克语,意为清除烟尘。有除旧迎新之意,与汉族春节相似。约于公历3月中旬举行。节日前夕,每户都要把室内所有家具什物搬往户外,进行大扫除。后于四面墙

  • 温肃州

    即“温宿”(22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