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土谢图汗部

土谢图汗部

喀尔喀蒙古四部之一。一作图什业图汗部。以汗号得名。喀尔喀初无汗号,自成吉思汗十八世孙阿巴岱赴唐古特(西藏)谒达赖喇嘛,迎经典归,为众所服始称汗,至其孙衮布始称土谢图汗。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准噶尔部噶尔丹扰掠喀尔喀,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拒战失利,率众归清。三十年(1691),在多伦诺尔会盟,命保留汗号,授札萨克,仍统领本部,自是始称土谢图汗部。原置三十七旗,雍正三年(1725),分该部西境二十一旗另置赛音诺颜部,后增四旗,与所留十六旗共计二十旗。为喀尔喀四部之一,喀尔喀后路。该部内有哲布尊丹巴活佛,外邻沙俄,恰克图互市当其北部要冲,重镇库伦,地绾南北,号称四部之首。清廷复在此设办事大臣,督办一切重大事务,形势、地位均极重要。牧地东界肯特山,西界翁吉河,南界瀚海,北界楚库河,约当今蒙古国中央、色楞格、中戈壁、布尔根等省和前杭爱、东戈壁、南戈壁等省各一部分。诸旗会盟于汗阿林。该部授封王、贝勒、贝子、公爵者共27人。

猜你喜欢

  • 雅尔噶图金矿

    清代新疆工矿名。位于塔城西南雅尔噶图山,故名。咸丰三年(1853),由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丰伸奏请正式设厂,鼓励当地各族人民开挖,由塔城当局发给“金头”执照作为凭证。同年九月,沙俄派人阻拦中国矿工挖金。

  • 榆林窟西夏文题记

    西夏石窟题字。在16个洞窟中有47条题记,139行,840余字。为西夏官员、僧人和游人所写。多为墨书,也有刻划文字。有长篇发愿文,供养人榜题和巡礼题款。有年款者3条。内容有供养行愿、朝山礼佛、烧香求福

  • 河厉桥

    古桥名。又称大母桥(一说“大母”为蒙古语,意为“联络”)。北魏时吐谷浑建。位于清水川东(今青海循化县东清水河口东)。桥架黄河上,两边垒石条,节节相次,中横施木板,栏有装饰,长约3丈。过桥即白土城。北魏

  • 梅安

    见“西阳蛮”(696页)。

  • 达理札雅

    1906—1968蒙古族。汉名达锐荪。阿拉善旗人。博尔济吉特氏。阿拉善札萨克亲王塔旺布鲁克札勒长子。少时随父居北京。1931年返回阿拉善袭父爵,励精图治,成立阿拉善和硕特旗政府,发布禁烟、禁赌、禁娼等

  • 榜仓必纠

    藏语音译,意为“强买强卖”、“强销货物”。即以强迫手段进行不等价交换。解放前西藏农奴主对农牧奴的一种超经济剥削。有些宗本(相当于内地县的官员)、谿堆(庄园的管理人)等官员用从印度、尼泊尔或拉萨等地买来

  • 对偶婚

    由一男一女在或长或短时期内结成的不牢固的婚姻形式。亦称偶婚、个体婚。萌牙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盛行于新石器时代。属群婚向一夫一妻婚过渡的中间环节,自身无独特的亲属制度。对偶婚通常有早、中、晚三个发展阶段:

  • 车佛南宁澜民主联军

    解放前夕反对国民党统治的地方武装。“车佛南宁澜”系指车里(今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县)、佛海(勐海)、南峤(今勐海县之勐遮)、宁江(今云南澜沧和勐海的部分地区)及澜沧。1946年冬,进步民主人士刘昆府(石屏

  • 萧普达

    ?—1044辽代边将。字弹隐。契丹族。史载其深练边事,能以悦使人。有所俘获,悉散麾下,由是大得众心。圣宗初年入仕,为南院承旨。开泰六年(1017),出任乌古部节度使。次年,平敌烈部叛,徙乌古敌烈部都监

  • 威州龙蒲暴动

    羌民反清斗争。顺治十二年(1655),威州附近龙溪、蒲溪等寨羌民配合张献忠起义军余部举行暴动,“攻城掘冢,势甚猖獗。”四川总督李国英令行威茂监军道佥事程翔凤、松潘镇总兵王道明等,分六路出兵,将暴动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