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土默特万户

土默特万户

明代东蒙古※六万户之一。亦称“十二土默特”。属※右翼3万户。一说其名称源于古老的“秃马惕”部落。明代,由右翼的蒙古勒津(满官嗔)、多伦土默特(多罗土蛮)等12个大部落及若干小部落组合而成,故统称十二土默特。最初由非元裔的异宗领主分别率领,因战乱而不断迁徙。满都鲁(1475-1479)时,蒙古勒津是这一集团的代表,其首领脱罗干、火筛父子助大汗翦除权臣癿加思兰,火筛以功尚满都鲁次女伊锡克公主。弘治十三年(1500)以后,火筛率部与永谢布、鄂尔多斯进入河套。正德五年(1510),达延汗统一蒙古,封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为右翼3万户济农,由四子阿尔苏博罗特接管多伦土默特等部。巴尔斯博罗特次子俺答成年后,利用济农的优势,占据十二土默特,成为万户的首领。嘉靖(1522-1566)间,俺答率部参加六征兀良哈万户,以出色战功获得汗号,势力陡增,迫打来孙汗率察哈尔部东迁于辽河,遂占据其旧牧地。同期,俺答汗率本万户进入丰州滩,收纳汉族兵民,兴办农业、手工业,先后修建大板升、库库河屯(今呼和浩特)等城镇,致土默特于极盛时期。自此,丰州滩亦改称土默川。俺答汗又西征瓦剌,进兵青海,命其子丙兔留驻青海,故青海亦有土默特的分部。隆庆五年(1571),俺答汗与明朝达成封贡协议,被明廷封为顺义王,子孙世袭,自此该万户亦被明朝称为“顺义王部”,明人称该万户拥有“六大部、一十二哨,东六、西六分巢”。在俺答汗倡导下,该部率先引进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开创了蒙藏关系的新时期。俺答汗卒,其妻三娘子主政近30年,因王位承袭屡起纷争,势渐衰。崇祯元年(1628),被察哈尔部林丹汗征服,其一部迁至今辽宁朝阳、阜新一带。五年(1632),后金兵进土默川。林丹汗西走甘肃,俺答汗五世孙俄木布率部投降后金。入清,归绥远将军管辖。顺义王世系如下:俺答汗(1571-1582)-辛爱黄台吉(1583-1586)-扯力克(1587-1607)-晁兔台吉(早逝,未继王位)-卜石兔(1613-1628)。

猜你喜欢

  • 新土尔扈特部

    蒙古部名。清代史籍对舍楞及其从子沙喇扣肯一支的称呼。参见“青色特启勒图盟”(1283页)。

  • 喀楚特

    即“乾竺特”(1982页)。

  • 内齐托音呼图克图四世

    1769—1784清代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活佛。内蒙古科尔沁札萨克图郡王旗人。郡王那旺萨布丹次子。被选定为内齐托音呼图克图四世,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举行坐床仪式。三十八年,为清帝诵经祈福。以佛仓经

  • 德格丹珠尔目录

    全称《藏译一切智者日亲教义论疏全集·永布法施奇源、普蔽盛世福云、精采生活、涨潮新月》,简称《丹珠尔目录》。赤成仁钦(1697—1774)撰。208函。系汇集前七部《丹珠尔》,精校细勘而成,所收论典较全

  • 大辽

    即“大辽水”(81页)。

  • 丁洪贵

    ?—1894清代云南永北各族抗清斗争首领。傈僳族。永北(治今云南永胜县)鱼洞波人。因不堪永北土知州高履坤(白族)暴虐凌辱和压迫,于光绪二十年(1894)二月,联合吴管事、谷老四等及普米、纳西各族人民千

  • 甲布洛差

    西藏波密地方差税名。藏语音译,意为“向王交纳的年差”。此“差”,实为“税”,为实物税。其中之“王”系指当时波密王噶朗杰布(居噶朗央宗)。1927—1931年,在藏波战争中,西藏地方政府攻败波密王,年税

  • 讷而干

    见“奴儿干都司”(647页)。

  • 纥奚部

    鲜卑部落名。《魏书》附其传于高车后。北魏初游牧于意辛山(今内蒙古二连浩特西南)一带,与纥突邻部世同部落,首领称“大人”、“长帅”。北魏登国五年(390),与纥突邻部、贺兰部同被拓跋珪击破于意辛山,大人

  • 诺坎尔

    新疆塔吉克语,意为“伺候别人”、“干零活的人”。源于清乾隆朝,初多为因触犯刑律而受命供役于色勒库尔(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正、副阿奇木伯克及其他地方官吏,从事家务劳动,承担各种差役或当随从、喂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