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壮文

壮文

我国壮族使用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早在南宋时期,壮族地区民间就流传着一种“方块壮字”或叫“土俗字”。这种字是在汉字基础上创造的,使用范围不广,也无统一规范,壮族民众多使用汉文。1955年创制了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方案》(草案),经过两年试验推行,于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推行。1982年对原方案进行了部分修改。现在正在广西壮族地区推行。壮文以壮语北部方言为基础,以武鸣语音为标准音。采用26个拉丁字母。声母表示法:单纯辅音用一个字母表示;腭化和唇化辅音用双字母或3字母形式表示;带先喉塞音成分的浊辅音,舌面鼻辅音和舌根鼻辅音也用双字母形式表示。壮文的韵母有108个。由元音字母或元音字母加韵尾构成。壮文有6个元音字母即a、o、e、i、u、w,壮文舒声韵的韵尾有-i、—u、—w、—m、—n、—ng。促声韵韵尾有—p、—t、—k,依调类分高音组(第7调)和低音组(第8调)两类,在高音组用字母—p、—t、—k表示,在低音组用字母—b、—d、—g表示。6个舒声调类,除第1 (24)调不标外,其余5个调分别用z、j、x、q、h5个字母依次表示第2 (21)调、第3 (55)调、第4 (42)调、第5 (35)调、第6 (33)调。

猜你喜欢

  • 永平寨

    宋时壮族地区重镇。治所在今广西宁明县地。领左江侬峒地思明、思陵、凭祥等州、县、峒八所。外通交趾,内达邕(南宁)、广(广州)。宋廷为监控左江流域土官、镇压当地峒丁,在此置提举峒丁、寨官、寨丁等。元废寨置

  • 松夏

    ?—1674清朝武官。蒙古镶黄旗人。柯勒德氏。世居利尔沁地方。初任前锋校。康熙十三年(1674),随军征四川,从前锋统领穆占败敌兵17000,夺朝天关,进至保宁府,破敌总兵郑歪嘴、吴应龙等。由蟠龙山进

  • 阴平道

    古政区名,相当于县。西汉在氐族聚居区置,属广汉郡(治今四川金堂县东)。为※十三氐道之一。东汉属广汉属国。治所在今甘肃文县西白龙江北岸。三国、晋改称阴平县(一说东汉改称)。南北朝时,清水氐杨氏曾以此为政

  • 额胡娘娘

    娘娘神的一种。鄂伦春语音译。流行于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旧时鄂伦春人患伤寒、发热及身上长红斑点,皆祈祷此神保佑。其来源传说,同“额古都娘娘”(2535页)。

  • 索伦营

    清代新疆伊犁携眷驻防兵。乾隆二十九年(1764)自黑龙江徙置。初有兵1018名、眷属数千名。自立1昂吉、6佐领。设领队大臣1人、正副总管各1员。乾隆三十二年(1767)复增2佐领,设八旗,分左右两翼。

  • 杭奕禄

    ?—1748清朝大臣。满洲镶红旗人。姓完颜氏。初由闲散考授中书。雍正元年(1723),授额外员外郎。历官监察御中、光禄寺少卿、翻译乡试副考官。三年初,迁光禄寺卿。苏州、松江蠲免正额钱粮45万,疏请按田

  • 拜都

    ?-1295伊儿汗国第六代汗。又译伯都、八的。蒙古孛儿只斤氏。※旭烈兀汗孙,塔剌海子。自阿鲁浑汗时,受命辖报达(今伊拉克巴格达)。因谦恭端庄,不滥用权力,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阿鲁浑卒后,部分

  • 贤宁

    见“耶律贤”(1302页)。

  • 李显祖

    1633—1675清朝将领。朝鲜族。李氏。汉军正黄旗人。陕西提督李思忠第三子。父死袭爵。清世祖赐名塞白理,授二等侍卫、甲喇额真。康熙(1662—1722)初,授随征江南左路总兵官。五年(1666),迁

  • 察剌孩领忽

    古代蒙古部贵族首领。又译察剌哈宁昆、察剌合领昆。蒙古国创建者※成吉思汗六世祖※海都次子。“察剌孩”为名,“领忽”为官职。是时,蒙古地临契丹,臣属于辽,被封为“令稳”(辽朝小部族下所设官职),蒙古语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