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拂涅
见“拂涅部”(1375页)。
见“拂涅部”(1375页)。
清天命、天聪年间满洲贵族四大实力集团的首领。即努尔哈赤次子大贝勒代善、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次子二贝勒阿敏、努尔哈赤第五子三贝勒莽古尔泰、努尔哈赤第八子四贝勒皇太极。天命年间(1616—1626)四人辅佐
又作西番。我国历史上西北地区诸少数民族概称。自北魏以来,称※党项、※吐谷浑、※吐蕃等少数民族及其居住地为西蕃;称※西域及中亚各国为西蕃;近代称西方诸国为西蕃。
蒙古语。又作“罕”。汉籍一般译为“可汗”或“汗”,《元朝秘史》释作“皇帝”。为蒙古建国前诸强部首领及蒙古国君主的通称。古代北方民族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契丹之国主曰“可汗”,蒙古沿袭之。据《秘史》载
清初索伦部著名首领。又作博穆博果里、博穆波果尔、博古里、奔博果尔、奔波果尔。鄂温克族(一说达斡尔族)。世居额尔古纳河与精奇里江之间,以地为姓。以才勇见长,得众心,江南北各城、屯俱附之。下辖多科、噶尔达
清初对黑龙江以北地区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族的总称。《圣武记》言:因诸部居住杂错,皆以狩猎为生,清人为与满洲族区别,便以骑射最著、归清较早之索伦(今鄂温克族的一支)概称之。分布范围,约西起石勒喀河,
见“石抹咸得不”(456页)。
刻石题记。亦称阿什哈达摩崖。位于吉林市东南15公里阿什哈达屯松花江北岸山上。为明代两摩崖文字刻石。第一刻石刻于断崖绝壁上,坐北朝南,其下临江。刻石范围通高135厘米,宽70厘米。第二刻石在第一刻石西3
见“拉藏汗”(1371页)。
见“玛木特呼里”(954页)。
1597—1666清初将领。满洲镶蓝旗人。佟佳氏。牛录额真努颜之子。天聪四年(1630),由佐领擢前锋参领,率军攻明锦州,奋勇冲杀立功。六年,与护军参领鳌拜略明边,俘获人口数千。后屡败明军,以功晋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