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大釐

大釐

云南古城名。亦称史城、史睑、史赕、大利等。故址在今大理市喜洲镇。西汉时属益州郡叶榆(亦作楪榆)县,建有叶榆古城。东汉属永昌郡。三国时属蜀汉云南郡。晋代因之。南朝属东河阳郡。隋开皇十七年(597),西爨首领爨翫等反,杨坚命史万岁率兵入滇镇压,兵至叶榆。万历《云南通志》谓“隋史万岁巡西洱河驻此”。故后人有谓史城、史睑、史赕之称与史万岁有关(解放初当地还留有“史城镇”的匾额)。唐初为※河蛮(白族先民)居地,并称大釐,与六诏并立。开元(713—741)中,南诏皮罗阁和邓赕诏咩罗皮共破河蛮,皮罗阁入居太和城(在今大理太和村西),咩罗皮分据大釐城并设治于此。未几,皮罗阁逐走咩罗皮,在此建行宫,南诏诸王多在此避暑。南诏建立行政区划,设十睑(亦作十睒),此为大釐睑(亦称史睑)。一说南诏曾设喜郡,治史城,故《元史·地理志》云:“至异牟寻又迁于喜郡史城”,为南诏王直辖地。邑居人户众多,工商业发达,《南诏德化碑》载,“大利流波濯锦”,云其为染织之城。宋代大理国时称喜赕。元初置喜洲,属大理路太和县(大理县)。明清属大理府太和县,喜洲之称沿用至今。今喜洲周围仍有城南、城北、城东等古称。历代进入大理地区的汉族、回族亦多择居于此。集白族文化之精华,明清多有白族进士、举人。

猜你喜欢

  • 潘老冒

    清咸丰同治年间苗民起义首领之一。参见“张秀眉”(1180页)、“咸同起义”(1617页)。

  • 噶勒丹锡勒图呼图克图六世

    见“洛桑图丹嘉措”(1735页)。

  • 纳速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拉新河卫,并说清代拉新河在吉林城(今吉林市)西南500余里。

  • 八柱国

    西魏等官制。柱国或上柱国官秩始于战国时期楚国,原为保卫国都的官,后为最高武官。北魏初,太武帝拓跋焘以长孙嵩为柱国大将军。北魏末年,又以此秩授尔朱荣。西魏大统三年(537),文帝授予宇文泰此秩。其后功参

  • 休屠各

    即“屠各”(2133页)。

  • 们罕

    明代云南耿马土官。参见“们罕金”(573页)。

  • 次噶俄仁巴

    1684—?清代青海地区高僧。藏族。为拉日禅定寺创建者。出生于次盖村。30岁居家学习宁玛派教法,后改宗格鲁派。康熙五十七年(1718),赴西藏卫地出家为僧,法名益西桑主(益希桑珠)。由五世班禅罗桑益喜

  • 波卧

    唐吐蕃南部古地名,吐蕃王族发祥地之一。即今之波密。吐蕃止贡赞普因与洛昂王洛昂达孜决斗身亡后,王权落入洛昂王之手。止贡赞普三子夏墀、恰墀及尼雅墀,分别逃亡于娘布、洛布及波卧立足。据《波密佛教史》载,次子

  • 赵子青

    ?—1832清广东八排瑶民起义首领。广东连山县人。瑶族。道光十二年(1832)五月,闻湖南江华瑶族起义首领赵金龙遇害,于连州茅冲聚众反清,声言为瑶王金龙复仇。义军迅速扩展至数千人,转战湖南江华、蓝山等

  • 寮房

    见“隆闺”(21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