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屯良弼诗碑
女真文字碑刻。刻石年代不详。20世纪60年代前后发现于山东蓬莱,原在城内佑德观,后移入蓬莱阁天后宫。高60厘米,宽70厘米。正面刻女真文,上下款为楷书,各1行共27字,指明诗作者与立石人;正文为行书,11行100余字,是奥屯良弼所作一首赠诗。背面刻“耍祖”像,与正面文字无关,系后加刻。
女真文字碑刻。刻石年代不详。20世纪60年代前后发现于山东蓬莱,原在城内佑德观,后移入蓬莱阁天后宫。高60厘米,宽70厘米。正面刻女真文,上下款为楷书,各1行共27字,指明诗作者与立石人;正文为行书,11行100余字,是奥屯良弼所作一首赠诗。背面刻“耍祖”像,与正面文字无关,系后加刻。
解放前云南省澜沧县拉祜族地区计算长度的单位。详见“带鲁”(1607页)。
即“羊苴咩城”(890页)。
?—459北魏大臣。代郡(治今河北蔚县西南)人。鲜卑伊娄氏(后改伊氏),为拓跋宗族十姓之一。少勇健,力大善射。太武帝神䴥(428—431)初,擢为侍郎,转三朗,赐爵汾阳子,加振威将军。太
见“和硕特西右翼中旗”(1453页)。
裕固族语称“萨达尔格”。已婚妇女系于发辫、戴在胸前的一种饰物。每副长约1米,宽1厘米,重3000—3500克,由3片组成,前面两片较宽,背后一片稍窄。每片用长方型硬板布牌制成,上有饰物,俗称银牌。每片
元顺帝朝蒙古牧民起义首领。蒙古八邻部人。至正七年(1347)九月,因不堪忍受蒙古封建主的剥削和奴役,联合秃鲁和伯等,率本部蒙古牧民发动起义,截断岭北驿道,阻滞了驿站运输和往来联系,给封建领主一定打击。
野史书名。辽※王鼎撰。1卷。书成于大安五年(1089)三月。鼎仕辽,官至观书殿学士。因怨辽道宗“不知己”,坐罪,于大安(1085—1094)初被流放镇州可敦城(今蒙古国布尔根省哈达桑之东的青托罗盖古城
见于萨囊彻辰《蒙古源流》,即“撒尔塔”(2491页)。
在今四川茂县城北40公里处岷江东岸较场乡(原名叠溪)。该乡政府所在地有一巨石孤峰名点将台。峰上有唐贞观四年(630)所刻摩崖造像22龛,计石刻佛像78尊,主要为释迦牟尼佛、弥勒佛及观音菩萨以其胁侍像。
见“绲戎”(21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