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西夏文译本
西夏文译佛经。译自后秦鸠摩罗什译本。西夏文译者佚名。一为木刻梵夹本,存卷3。卷首有元代皇帝印经祝赞。现藏北京图书馆。一为泥金写经,绀纸金书,存6卷,前有道宣述弘传序,藏法国巴黎图书馆。一为木刻本,有西夏枢密西摄典礼司正授艺广武孝恭敬东南姓官上国柱旺普信所作序,序中有“今圣母子,已继王位”语,知为西夏早期所译,现藏德国民俗博物馆。此外尚有甘肃博物馆藏蝴蝶装写本,敦煌研究院藏书图本《观世音菩萨普门行愿品》,和俄罗斯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藏本。
西夏文译佛经。译自后秦鸠摩罗什译本。西夏文译者佚名。一为木刻梵夹本,存卷3。卷首有元代皇帝印经祝赞。现藏北京图书馆。一为泥金写经,绀纸金书,存6卷,前有道宣述弘传序,藏法国巴黎图书馆。一为木刻本,有西夏枢密西摄典礼司正授艺广武孝恭敬东南姓官上国柱旺普信所作序,序中有“今圣母子,已继王位”语,知为西夏早期所译,现藏德国民俗博物馆。此外尚有甘肃博物馆藏蝴蝶装写本,敦煌研究院藏书图本《观世音菩萨普门行愿品》,和俄罗斯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藏本。
书名。清高土奇撰。2卷。康熙二十一年(1682)作者以少詹事的身份,随康熙帝玄烨第二次东巡,记述了从北京至吉林80日行程中的见闻及各地风俗,是研究东北边疆及满族风俗的重要史料。有《辽海丛书》、《小方壶
1901—1966京剧表演艺术家。字温如,号古历轩主。北京人。回族。清宣统元年(1909),入“喜连成”(后改名富连成)科班。先习武生,后习老生。1917年出科拜名老生孙菊仙为师,并向贾洪林、刘景然诸
?—528北魏宗室。字儁兴。鲜卑元氏(拓跋氏)。太武帝※拓跋焘玄孙,中山王※元英之子。自员外郎迁羽林监、通直散骑常侍、冠军将军、给事黄门侍郎。与从侄清河王元怿过往甚密。正光元年(520),怿被领军元叉
?—1533明代东蒙古右翼永谢布部领主。又译亦不剌因、伊巴哩、义巴来、亦孛来、倚巴、尾白儿等。出身于蒙古西部乜克力部(一说为畏兀儿近族)。成化六年(1470),随部入居河套(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一带),成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十一年(1413)十月,女真首领脱亦脱等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以脱亦脱为指挥同知,猛哥弗儿哥为指挥佥事,兀的哥等为副千户等,赐诰印、冠带等。今人考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西牡
见“日喀则”(292页)。
元代宣政院所辖吐蕃等路地方官署名。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命乌思藏高僧八思巴国师(后升号帝师)领院事,以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事务;二十五年(1288),改总制院为宣政院,仍以帝师领院事。宣政
清代在台湾近山险处设置的“防番”机构。接近台湾内山耕民(包括汉人和称作“熟番”的高山族人村寨)常遭“生番”(居于内山的高山族人)外出滋扰,为保护生命、田园及牛只,相继建置关隘防范,往往设于山脚险要处,
元明哈尼族土司。旧为七溪、溪处甸部。元初归附后,合思他(陀)、伴溪、七溪三部立斡泥路。后为溪处甸副万户。明初改为长官司。据正德《云南志》卷四载,该司旧七溪、溪处甸部,本部,后头人官桂兄弟分为3部,溪处
县名。在辽宁省西部。原为喀喇沁中旗及敖汉旗牧地,蒙汉人民杂居已久。清光绪三十年(1904)推行“新政”,析其地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