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姜映芳

姜映芳

1833—1862

清咸同年间侗族农民起义首领。又名姜应芳。贵州天柱县织云乡坌溪寨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7岁时父亲因无力缴纳皇粮入狱,迫害致死。祖父和母亲亦因无力偿还地主债务,惨遭毒打身亡。故自幼对官吏地主怀有刻骨之恨,发誓复仇。咸丰五年(1855),受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在家乡织云秘密组织天地会,又称金兰会,提出“打富济贫”的口号,主张:“大户人家欠我钱,中户人家你莫言,小户人家跟我走,打倒大户来分田”。与陈大陆等人号召侗族农民起来推翻腐朽的清政府。拥众千余人,进军天柱县城,途中,因遭官军阻击,转移至梁上、巴冶一带,继续坚持战斗。后与姜芝灵、龙海宽领导的侗族起义军汇合,并与张秀眉领导的苗族起义军配合,协助作战,于同治元年(1862)攻占邛水汛(今属三穗县)和天柱县城,杀赃官土豪,分田土,以九龙山为根据地,建制设官,被推为“奉天伐暴灭清复明统领义师定平王”。后军分几路,进击湘西和黔东,屡获胜,拥众10万(一说万余),声言“挥戈直捣北京”。清政府调湘军,联合地方武装,乘义军东进之隙,偷袭天柱县城 。他回师救援,因寡不敌众,在款场(天柱县境)战斗失利,退守九龙山。同年九月突围被俘,押至铜仁府,在敌人威逼利诱面前义正辞严:“若要我不反,除非石头烂”。十一月,在铜仁惨遭杀害。

猜你喜欢

  • 论臣

    吐蕃官名。藏语音译。亦称大论、大相。直译为“大臣”。《新唐书·吐蕃传》谓:“其官有大相曰论茞”。亦即“论掣逋”之对音缩写。长庆《唐蕃会盟碑》中多记有此种官职,如“论波掣逋”即是。解放前夕,西藏地方政府

  • 呼伦厅

    旧厅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中部偏西,海拉尔河与伊敏河汇合处。古室韦地。明为罕麻卫海刺儿千户所。清为呼伦贝尔副都统驻地,称呼伦贝尔城。光绪三十四年(1908)置呼伦厅。厅境为索伦、新巴尔虎、厄鲁

  • 花腰摆夷

    见“花摆夷”(999页)。

  • 犀纰

    参见“锡伯族”(2364页)。

  • 强伸

    ?—1233金末抗蒙将领。女真族。原姓都烈。本河中府(治今山西永济西蒲州镇)射粮军子弟。兴定元年(1217),从华州副都统安宁收复潼关。后于洛阳选充官军。戍陕铁岭。军溃被俘,从都尉兀林答胡土逃归中京(

  • 引爽

    唐代南诏行政衙署名。为中枢※九爽之一。“爽”相当于中原王朝的“省”或后来的“部”。《新唐书·南蛮传》谓:“引爽主客”,即执掌招待、迎送宾客事务,类似近代的外交部礼宾司。主官由最高军政要员※清平官、酋望

  • 杨大眼

    后仇池国宗室、北魏将领。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西北)氐人。后仇池国君主※杨难当孙,杨德子。少有胆气,跳走如飞。北魏太和(477—499)中,举家归附孝文帝。被尚书李冲典选为军主,未几,迁统军。随孝文帝

  • 沙陀州都督府

    唐代都督府名。①据《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载,唐太宗平定薛延陀诸部后,于安西、北庭置都护领之,分同罗、仆骨之人,置沙陀都督府。以北庭有碛曰沙陀,故名。永徽(650—655)中,以李克用始祖朱耶拔野为

  • 别儿怯不花

    ?—1350元朝大臣。又译别里怯不花。蒙古弘吉剌部人,燕只斤氏。字大用。丞相阿忽台子。至大年间(1308—1311),侍明宗子和世㻋于藩邸。后入国子学。延祐三年(1316),随和世

  • 青海道

    又称吐谷浑道。丝绸之路东段支线,不通过河西走廊而自陕西西安(古长安)至甘肃陇西,沿今青海柴达木盆地进入新疆。汉武帝(一说汉宣帝)时即开此道。晋隆安三年(399),僧人法显从长安至印度,宋永初元年(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