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富俊

富俊

1749—1834

清朝将领。蒙古正黄旗人。卓特氏。字松岩。乾隆翻译进士。五十七年(1792),由礼部主事升员外郎,后迁郎中,内阁蒙古侍读学士。六十年(1795),迁内阁学士。嘉庆元年(1796),任科布多参赞大臣,统辖阿尔泰山南北两麓厄鲁特蒙古诸部、阿尔泰诺尔乌梁海部。四年(1799),授乌鲁木齐都统,寻调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参赞大臣,总理南疆各地军民事务。八年(1803),授吉林、盛京将军。十年,于盛京清查民典旗地,奏请将应追典价租息应得罪名加恩宽免,获允。十六年(1811),擢盛京工部侍郎兼管奉天府及六边边门事务。十八年(1813),授黑龙江将军。十九年,调吉林将军。奏请于双城子一带,开垦、移驻京旗,并详列屯垦、出纳、设官事宜。二十二年(1817),复调盛京将军。二十三年,奏请查明双城堡屯田并伯都纳围场荒田以备垦,成效甚著。是年,复调吉林将军。道光元年(1821),疏陈吉林屯田、移驻京旗闲散章程。二年,授理藩院尚书。四年(1824),复出为吉林将军。奏议募民屯垦伯都纳围场荒地。后任东阁大学士、内大臣。十四年(1834),赠太子太傅。卒,谥文诚。

猜你喜欢

  • 九大臣

    唐代吐蕃职官名。又称“九政务大臣”。系对几种高级官吏的统称,音译为“切古”。又具体指吐蕃“掌管诸事的九大臣”。据《德乌佛教史》载,包括大、中、小三贡论;大、中、小三内相(即内务大臣);大、中、小三大平

  • 临松

    东晋十六国时期郡名。隶凉州。治今甘肃张掖县南。前凉张天锡于凉州置郡于临松山下,故名。北周废入张掖郡张掖县。匈奴一支卢水胡世居该地,后凉龙飞二年(397),卢水胡首领沮渠蒙逊(368—433)起兵取临松

  • 查干陶苏

    见“奶油”(646页)。

  • 鲜卑思磐部

    东晋十六国时期河西鲜卑之一支。以首领思磐领部而得名。居于丹岭(今甘肃山丹南燕支山)一带。东晋隆安五年(401),被后凉吕纂之番禾太守吕超率军讨伐,思磐遣弟乞珍诉超于纂,纂命超及思磐皆入朝。寻吕纂为吕超

  • 伍遵契

    约1598—1698清代伊斯兰教经师。字子先。江苏江宁(今南京)人。回族。幼习儒学,曾中秀才。后承家教,研习伊斯兰教义。成年时,就学于山东济宁常志美门下。学成,先后在南京、苏州、镇江等地清真寺讲学传教

  • 统万城遗址

    古城遗址。俗称“白城子”。见“统万城”(1785页)。

  • 答鲁花赤

    见“达鲁花赤”(734页)。

  • 大和钧

    渤海国宗王。末王※大諲譔(906—926年在位)时,官礼部卿。后唐同光三年(高丽国太祖天授八年,925)九月,与司政大元钧等率渤海民百户亡命高丽。次年一月,渤海国亡(一说在国亡后始投高丽)。

  • 汉官

    又称南面官。契丹王朝对执掌境内汉人(包括渤海人)事务官吏的称呼。契丹建国后,辽太祖晚年征服渤海,太宗时又获燕云十六州,境内民族成份复杂,据《辽史·营卫志》称:“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

  • 干文鱼

    鱼名。渤海国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以其为贡品,献一百尾于唐。据说,因其曝晒于太阳下,干后日久不腐烂,故以为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