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罕托洛亥
地名。又作“察罕托罗海”,蒙古语,“察罕”谓“白”,“托洛亥”谓“头”,意译为“白云山”。亦名察罕城。位于青海省哈拉图西,南滨倒淌河。清圣祖亲征噶尔丹,遣使宣谕青海诸部,会盟于此。雍正元年(1723),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亦于此诱聚诸部落。道光三年(1823),陕甘总督那彦成以其地当孔道,特建城堡,以镇海营副将驻防。咸丰六年(1856)撤防,城废。青海官员每年秋季在此祭海,并召集环海八族、西宁熟番八族首领会盟。光绪三十三年(1907)建海神庙,后因动乱被毁。
地名。又作“察罕托罗海”,蒙古语,“察罕”谓“白”,“托洛亥”谓“头”,意译为“白云山”。亦名察罕城。位于青海省哈拉图西,南滨倒淌河。清圣祖亲征噶尔丹,遣使宣谕青海诸部,会盟于此。雍正元年(1723),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亦于此诱聚诸部落。道光三年(1823),陕甘总督那彦成以其地当孔道,特建城堡,以镇海营副将驻防。咸丰六年(1856)撤防,城废。青海官员每年秋季在此祭海,并召集环海八族、西宁熟番八族首领会盟。光绪三十三年(1907)建海神庙,后因动乱被毁。
唐代嶲州东蛮两林部首领。见“苴那时”(1333页)。
清代八旗组织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俗称蒙古八旗。与八旗满洲、八旗汉军构成八旗组织的整体。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创建八旗组织时,将归附的部分蒙古人编入满洲牛录(汉译佐领),其余单独编为
见“辽山”(657页)。
即“哈密”(1630页)。
达斡尔族与鄂伦春族猎民的一种合伙狩猎形式。自愿参加,人数多少不定,时间多在夏季打鹿茸和冬季打毛皮期两季。达斡尔猎民缺乏狩猎经验,不熟悉地形,常携带弹药、马匹、粮食及烟酒等,进山与鄂伦春猎民合伙狩猎,一
金将领。女真族。斜卯氏。浑坦子。年17,从伯父胡麻谷讨诈都,随父攻高丽,屡有功。随军破宁江州,以功授猛安。在亡辽灭北宋征战中,多次以少胜敌,功卓著。太宗天会六年(1128),再攻宋,率部取阳谷、莘县、
清代西藏贵族。后藏托布加拉日岗地方人。藏族。八世达赖喇嘛※强白嘉措之父。为六世班禅家族之亲属。乾隆二十三年(1758),其子被确认为七世达赖喇嘛转世灵童后,清朝按例封其为公爵,噶厦照例赐庄园、百姓,成
参见“坎儿井”(960页)。
即西州回鹘。因其首府在西州,后称和州而得名。参见“西州回鹘”(703页)。
宋代上溪州土官。土家族。下溪州(治今湖南永顺西北)刺史※彭仕羲子。景祐(1034—1038) 中,知忠顺州。庆历四年(1044),以罪绝其贡奉及岁赐。皇祐二年(1050),知上溪州。因妻被父夺,怀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