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察隅

察隅

藏语音译。①地区名。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察隅河流域,东接缅甸,南邻印度,西为珞瑜地区。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隶属察木多(昌都)呼克呼图。雍正年间(1723—1735)赏为达赖喇嘛香火地,设桑昂曲宗,以五处协敖分管“左贡”、“昌易”、 “冷卡”、 “闷空”和“杂隅”。宣统二年(1910)北部桑昂曲改科麦县,南部杂隅建杂㺄县,翌年分别委派科麦、杂隅委员。 ②县名。1913年并科麦、杂隅置县。1960年改桑昂曲县。1966年复改察隅县。今属西藏林芝专区,县府驻吉公。地势北高南低。亚热带气候,温湿多雨。森林密丰,产黄连、天麻、贝母等药材。有虎、豹、野牛、野猪和多种珍禽。经济以农为主,产稻、麦、玉米、青稞、鸡爪谷及梨、桃、苹果、香蕉等水果。居民有藏族、珞巴族和僜人等。

猜你喜欢

  • 若雍妃

    唐代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王妃,曾主持建米芒才神殿(《西藏王臣记》作查拉拉康),并雕刻查拉鲁浦地方的大梵神像,当时以食盐作为给工匠的酬报。

  • 高昌故城

    维吾尔语称亦都护城,为高昌王王城所在地。位于新疆吐鲁番县城东南约4公里阿斯塔那(汉名三堡)村东、哈拉和卓(汉名二堡)村南。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为西汉王朝车师前国境内屯田部队所筑,称“高昌壁”、“高昌垒

  • 白文

    我国白族使用的一种拼音文字。白族过去曾使用过一种类似汉字的方块白文,流传于知识界,未能普及。解放后,根据党的民族语文政策,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三工作队和云南语委的同志一道,于1956年开始对白

  • 沃凡

    见“龙公”(493页)。

  • 大仓租地

    清代内蒙古札萨克及其亲属将其私地租与汉人耕种的土地。也称内仓租地。相对于※小仓租地而言。约在雍正(1723—1735)以后,设立仓长,专门办理出租事项,承租人与仓长缔结租赁契约,即可开垦土地进行耕种。

  • 该歪

    见“六方”(831页)。

  • 托布秀尔

    蒙古族传统弹拨乐器。亦称二弦。也在满族中流传。13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中曾记载此琴。清代《钦定皇舆西域图志》中亦有此琴的记载和绘图。今多为妇女喜爱。木制,琴头为龙首,弦轴左右各一。长颈,长方形音箱,

  • 托克三

    即“笃进”(1677页)。

  • 棉阿博

    又称“棉博”。怒语音译,意为“协作”。过去云南怒江地区怒族在生产和生活上的一种原始互助协作形式。在农忙季节或建造新房时,任何一家都可邀请本家族成员及同寨相好前来帮忙。助耕时间多为一二天,被帮助的人家每

  • 汉十六大将军

    十六国时期汉国置。嘉平四年(314),汉主刘聪定百官,置丞相等七公,设辅汉等十六大将军。此称源于《资治通鉴》,然其所列有辅汉、都护、中军、上军、抚军(《晋书·刘聪》作“辅军”)、镇、卫、京、前、后、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