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越
古族名。百越族后裔,一说为百越的一支。其名最早见于《后汉书·灵帝纪》。分布甚广,汉末至隋唐时主要散居于今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安徽、江西、湖南等省的边远山区。“依阻山险而居”、“俗好武习战”、“不纳王租”。因居处深山,以刀耕火种农业和狩猎采集为生。三国以来,封建王朝统治者不断使用武力强迫其提供赋税和徭役,为反抗中原统治者的横征暴敛进行不断斗争。唐以后其名在正史中不复见。
古族名。百越族后裔,一说为百越的一支。其名最早见于《后汉书·灵帝纪》。分布甚广,汉末至隋唐时主要散居于今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安徽、江西、湖南等省的边远山区。“依阻山险而居”、“俗好武习战”、“不纳王租”。因居处深山,以刀耕火种农业和狩猎采集为生。三国以来,封建王朝统治者不断使用武力强迫其提供赋税和徭役,为反抗中原统治者的横征暴敛进行不断斗争。唐以后其名在正史中不复见。
清代藏族土司。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嘉绒地区。辖地东与北接卓克基土司界,南临绰斯甲土司,西接壤塘界。始祖原为杂谷土司头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授安抚司职,乾隆十七年(1752),杂谷土司苍旺
?—1683清代学者。初隶满洲镶蓝旗,后改隶内务府满洲镶黄旗。号海龙公。完颜金裔。顺治二年(1645),选授内院六品笔帖式。九年(1652)进士。擢刑部给事中。康熙七年(1668),任实录纂修官。译著
1704—1765清代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活佛。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人。台吉努格之子。被选定为内齐托音呼图克图三世,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坐床。五十年、五十四年(1715)、雍正四年(1726),先后赴
见“库尔察克”(1112页)。
见“萧特末”(1998页)。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皆设有瓦里。耶里为承天皇太后※崇德宫下之一瓦里。是词亦作山名,《辽史·游幸表》,重熙六年(
傣语音译,意为“官家的人”或“主子家内的人”。系指解放前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地区封建领主制度下社会地位最低的农奴阶层。他们因各种原因丧失土地和人身自由而依附于各级领主,原先均属领主的家奴或仆从。后因人口不
清代四川沃克什土司。藏族。其祖于顺治十五年(1658)归附,受封为沃日灌顶净慈妙国师。乾隆二十年(1755),本人被封为沃日安抚使。二十九年(1764)以土兵随军征大小金川,赏戴花翎六品顶戴,易沃日为
?—430十六国时期北燕创建者。字文起,小字乞直伐(代)。长乐信都(治今河北冀县)人。一说出于鲜卑。先世有食采冯乡者,遂以为氏。后燕慕容宝(396—398年在位)时,署中卫将军。宝弟慕容熙嗣位,为政暴
?—1634明朝将领。字基元。宁夏人。回族。初以武举任宣府游击,官至永平副总兵。孙承宗奇其才,擢山海关总兵。崇祯三年(1630),进左都督。以金兵陷遵化、永平、迁安、滦州,会师收复之。论功,加封太子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