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广平淀

广平淀

契丹地名。又名白马淀、柳林淀,别作藕丝淀、中会川、长宁淀等。位于永州(今西辽河上游西喇木伦河与老哈河交汇处)东南30里。为契丹皇帝※冬捺钵所在地。史载其东西20余里,南北10余里,地甚坦夷,四望皆砂碛,木多榆柳,冬日稍暖,契丹皇帝牙帐多于此坐冬,与北、南大臣会议国事,或校猎讲武,兼受北宋及诸国礼贡。一说此词应读作“广‘平淀’”,“平淀”又简称“淀”,契丹民族对水旁平地的称谓(不同于中原地区指湖为淀之意)。两河流域为契丹故壤,其交汇处之广阔平地本无专名,时人统称“广平淀”(宽大之平淀),宋人彭汝砺在《广平淀诗序》中云:“虏地险阻,至此始广大平易。”沿用既久,渐成专名。又以其平地“宽大”,契丹语作“藕丝”(又译“偶思”,或“阿思”、“阿斯”),故史又记作“藕丝淀”;再以其地处两河间,亦有称作“中会川”;或取其地为长宁县所辖而名之为“长宁淀”(长宁附近的平地)。

猜你喜欢

  • 嘉木样土丹尼玛

    1779—1862清代甘肃拉卜楞寺第三十任堪布。藏族。出生于泽云哈团达参地方。从嘉木样剃度出家,并受灌顶,聆听经法。拜华热格西·吉迈旦却为师。11岁入经院学习。14岁从贡塘·嘉贝样受沙弥戒。聆听土观·

  • 人庆

    西夏仁宗李仁孝年号。1144—1148年,凡5年。

  • 向弘

    见“建平蛮”(1542页)。

  • 阿鲁斡

    见“阿鲁盌”(1218页)。

  • 伊修城

    见“伊循城”(806页)。

  • 褚来四

    傈僳族抗英首领。云南泸水县人。傈僳族。清宣统二年(1910)十二月三日,英国殖民主义者派郝滋上校率领2千侵略军以武力强占中国片马,为收复失地,片马各村寨傈僳族头人来墨夺扒组织“蓑衣兵”抵抗英军,他亦在

  • 笪重光

    ?—1692清文臣、书画家。字东辛、号江上外史,又号郁冈扫叶道人“逸叟”等。江苏镇江丹徒人。回族。顺治九年(1652)进士。由刑部郎探监察御史,巡抚江南。为官敏干、敢直言,因弹劾权臣明珠而弃官归里。居

  • 殿前司

    西夏官署名。属次等司。西夏语音“北与啰”,掌京师军队。天盛年间(1149—1169)设8正、8承旨、10都案、60案头。

  • 沙鲁万户府

    明代乌思藏地方官署名。元时为十三万户之一。明初沿袭元制,仍为万户。驻地在今西藏日喀则夏鲁。洪武三十年(1397),其万户列思巴端竹遣使入朝进贡。洪武帝赐银百两,文绮、帛各2疋,并赐其使人衣、钞等。后,

  • 商卓特巴

    藏语音译,又译仓储巴、强佐巴。原指掌管大活佛仓库财务者,即管家。黄教掌政后,原为管理达赖喇嘛财物人员,后为西藏地方政府管事官员。清代定为四品衔。多由达赖喇嘛亲属及随员充任。乾隆五十八年(1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