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建州女真

建州女真

部族名。明代建州、海西、“野人”女真三大部之一。建州、建州左、建州右3卫女真人的泛称。清皇室本支。元末明初,斡朵里(在海西江与牡丹江西岸,依兰对岸马大屯)、火儿阿(即牡丹江,今桦川以东之地)、托温(今汤旺河口汤原)三万户女真部落。洪武元年(1368),火儿阿等部首领迁绥芬河流域,地属渤海(唐地方政权)率宾府华、益、建三州之建州地,故名。明永乐元年(1403),设建州卫,封阿哈出为指挥使,领毛怜卫部众。斡朵里部迁东开原、毛怜等地,辖训春(今珲春)江至东林城及图们江地区,即今吉林省珲春、黑龙江省宁安等地区。十年(1412),首领猛哥帖木儿,受明廷招服,设建州左卫,合雨卫及毛怜卫,统称建州女真。正统(1436—1449)初,先后迁至辽宁省苏子河灶突山东南浑河,今新宾满族自治县老城镇(清兴京)地区居住,并分建州左卫为左、右2卫,合建州卫,史称“建州三卫”。辖域以浑河流域为中心,东至长白山东、北麓及邻朝鲜,南至鸭绿江(即三江月虎城),西至辽东边墙,北达松花江上游。在女真各部中,生产最发达,以农业为主,牧畜、射猎、采集为辅。“善缉纺”,手工业向专业化发展。属部有苏克苏护、浑河、董鄂、哲陈,完颜等建州五部及鸭绿江、朱舍里、讷殷等长白山三部两大集团。万历十一年至二十一年(1583—1593)间,被建州左卫首领努尔哈赤基本统一。原有女真古伦、夹温(金即爱新)、高、括儿牙、奚滩、朱胡、甫亦莫、奥屯、云、暖秃、南突等金代遗姓和黄佳、洪吉理等数百姓女真及蒙古、汉人,尽皆归顺,构成满族民族共同体的核心部分。

猜你喜欢

  • 八蕃

    见“八番”(22页)。

  • 刘崇望

    838—899唐末宰相。字希徒。先世匈奴刘氏(独孤氏)。其先代郡人,后徙河南洛阳。左贤王※去卑后裔。唐蔡州刺史刘符之子。懿宗咸通十五年(874),登进士科。初为转运巡官,后随崔安潜镇许昌、成都。入为长

  • 扶桑馆

    北魏在都城洛阳专门接待东方诸族归附者之所。为四馆之一。馆因地而名,扶桑在东,日所出,《山海经》谓“大荒之中,旸谷上有扶桑,日所出也”,以扶桑泛指东方,故以此名之。位于宣阳门外永桥南,御道东。凡东方诸族

  • 宝儿赤

    见“博尔赤”(2150页)。

  • 玛哈巴拉

    清朝蒙古王公。喀喇沁部人。乌梁罕(兀良哈)氏。元臣济拉玛(又作者勒篾)后裔,齐齐克长子。乾隆四十年(1775),年虽幼以才堪造就,加恩赐公品级,袭札萨克一等塔布囊。五十一年(1786),尚乡君,封额驸

  • 隆禧院

    见“隆禧总管府”(2138页)。

  • 格曼僜语

    我国自称格曼的僜人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林艺地区察隅县南端与印度接壤的地区,使用人口200多。以察隅县下察隅区巴安通乡穹村的格曼僜语为例,语音特点:有单辅音3

  • 格根额尔德尼

    1865—?蒙古佛教(喇嘛教)僧人。喀尔喀蒙古车臣汗部的活佛,简称“格根”。六世罗布桑巴尔丹吉格梅特于咸丰十年(1860)圆寂后,经数年寻访,于同治四年(1865)他被确认为转世灵童,为伊拉古克散呼图

  • 白石县

    渤海王国置。为中京显德府汤州辖县之一,县治故址今有人说在今吉林省敦化县西北板石顶子。辽灭渤海后废,其民被辽迁至今辽宁辽阳市西北。

  • 浪花歌

    壮族民歌的一种。指三月唱的壮歌。因正当百花盛开之时,男女纵情歌唱于百花丛中,故名。参见“壮歌”(8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