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归真要道释义

归真要道释义

书名。简称《归真要道》,亦音译“米尔萨德”。清初回族经师※伍遵契译。原著为波斯文。作者为德黑兰的阿布杜拉(活动于十三世纪中叶)。成书于希吉来历(回教、即伊斯兰教历) 618年(宋嘉定十四年、1221)。分4卷、5门、40篇。第一门解明本经纲目大义三篇,第二门解明万有造化根本五篇,第三门解明今世中正事业二十篇,第四门解明善恶归结等四篇,第五门解明士农商工修养八篇。每篇均先列《古兰经》、《圣训》,次叙自己的见解。是中世纪讲解宗教哲学和宗教修养的名著。译者采用经堂口语直译,并加以简要注解。讲究“译义求达,不敢藻饰”、“不增己见,不减原文”。其侄嘉璇为作眉注,嘉璇子士豪又在每篇之始,作一概言,述篇内大义。有光绪十七年(1891)蒋氏念一斋刻本,1934年太原中国伊斯兰教布道会刻本,共4卷,卷首1卷。数世纪来,与波斯文原本,一直被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选为教本。另有北平清真书报社和1943年太原晋新书社印本,皆题为《归真要道》。

猜你喜欢

  • 酋龙

    见“祐世隆”(1766页)。

  • 和硕特前头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河南郡王旗。雍正元年(1723),和硕特部台吉察罕丹津以随军护送达赖喇嘛入藏功,封和硕亲王。三年(1725),授札萨克,建旗。下分11佐领。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

  • 炭山

    辽代山名。又作陉头、凉陉。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地区沽源县南。一说即今赤城县独石口外东黑龙山;一说在今万全县南之炭山。为有辽一代契丹皇帝避暑游猎常往之地。山上建有凉殿,《辽史》不乏帝率群臣幸此山清暑行猎的记

  • 年乃海索麻百户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省海北刚察县西南布哈河下游,东临青海湖,南隔布哈河与共和县铁卜加部落相望,西接天峻县汪什代海部落,北邻苏乎扎、日芒两部落。与年乃海角什科部落原为一族,住黄南贵德地方。清嘉庆(1796

  • 吉尔杭阿

    ?—1856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奇他拉氏。字雨山。由监生捐笔帖式。道光间,升主事、员外郎、郎中,充坐粮厅监督。咸丰四年(1854),由江苏布政使升巡抚。在上海出卖海关主权和租界行政权,并勾结英、法

  • 赛罕王

    ?—1454明代瓦剌贵族首领。又译赛刊王,或作宁王撒因孛罗、赛因孛罗鲁王。※脱懽子,※也先汗弟。正统十二年(1447),率兵击杀朵颜卫指挥乃儿不花,掠获其众。景泰元年(1450)三月,随也先攻大同。五

  • 骊邑

    古地名。参见“骊戎”(1970页)。

  • 阿列

    见“完颜元宜”(1149页)。

  • 贪汗山

    西域古山名。见《隋书·西域传》。在高昌(今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北赤石山之北70里。夏有积雪。山北为铁勒界。《新唐书·回鹘传》云:铁勒部众推契苾哥楞为易勿真莫贺可汗,据贪汗山。据清《西域图志》考订,即今

  • 火赤哈儿的斤

    ?—1286元代高昌畏兀儿亦都护。※巴而术阿而忒的斤曾孙,※马木剌的斤之子。至元三年(1266),父卒,受世祖忽必烈命,嗣位亦都护(国主号,意为“幸福之主”)。奉命收抚因遭海都之乱而离散的畏兀儿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