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思木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永乐七年(1409)三月设置之忽石门卫和正统后设置之忽失木卫作哈实玛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永乐七年(1409)三月设置之忽石门卫和正统后设置之忽失木卫作哈实玛卫。
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叶枚乡傈僳族祭天时所唱的歌。歌词共24本,分上下两部,上部主要是关于驱邪祈福,下部主要为祭祀天神,内容广泛,包括物种起源,描绘理想生活,追述傈僳族古代文化,类似一部创世纪。歌词写在
?—1274宋末元初云南各族起义领袖。亦作舍里威、舍利威或舍利。白族僧人。生于大理。宋理宗宝祐元年至五年(1253—1257),蒙古军在忽必烈和兀良合台率领下,深入云南,灭大理国,征服彝、白等各族各部
简称“卫拉特法典”。蒙古语称之为“察津·必扯克”(法典、法律文献之意)。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1640),巴图尔珲台吉、札萨克图汗等召集卫拉特、喀尔喀各部封建主会盟塔尔巴哈台(今塔城。一说会盟于札
见“铁弗氏”(1877页)。
具有典型辽金风格的佛教寺院。在今山西大同城内。因位于城南,俗称南寺。始建于唐,时名开元寺,五代后晋初,改名大普恩寺。辽末保大二年(1122)毁于兵火,“楼阁飞为埃坌,堂殿聚为瓦砾,前者栋宇,所仅存者十
?—1164金大臣。本名阿里。上京(治今黑龙江阿城)率河人。女真族。唐括氏。金康宗乌雅束婿挞懒子。完颜宗辅婿。善射。天眷三年(1140),授宣武将军。皇统元年(1141),从都元帅完颜宗弼(即兀术)攻
元代河西(西夏)僧人。又作杨辇真加、怜真加、怜真加瓦。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得江南。十四年,命其与亢吉祥并为江南释教总摄(又作江淮释教总摄),免除其所摄僧人租赋,并禁扰寺宇。二十一年(1284
藏族地区的住房。流行于西藏、四川、青海等藏族地区。用石块或砖砌成约三四尺厚的墙,以木作柱,楼层间用木板相隔,平顶,一般为2层,富者有3—4层的,底层为牛马厩或仆人住处,二层以上住人,最高层为佛堂,房屋
?—1756清代蒙古王公。又作额璘沁多尔济。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亲王※策棱第五子,※成衮扎布弟。初授一等台吉,乾隆二十一年(1756),与台吉旺辰多尔济随定边左副将军哈达哈征乌梁海,复进
辽代契丹大字石刻。辽上京位于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1965年,在当地征集得契丹大字残石两块,其一正反面皆有字,正面残存10行,约64字,背面磨损甚厉,仅能辨出4字;另一背面无字,正面存8行约5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