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捕喝

捕喝

西域古地名。见《大唐西域记》,唐称中安国。《魏书·西域传》称忸密。《隋书·西域传》称安国。《新唐书·西域传》一作布豁。《元史·西北地附录》作不花剌,同书《太祖本纪》作卜哈儿,《察罕传》作孛哈里。《元朝秘史》作不哈儿。耶律楚材《西游录》作蒲华。即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布哈拉。隋炀帝遣司隶从事杜行满使西域,曾至其国,得五色盐。大业五年(609)、十一年(615),安国遣使朝隋。唐时有大城40,小堡千余。其王自言一姓相承已22世。武德、贞观中朝唐,太宗厚慰其使,鼓励来中国通商。显庆(656—660)中,以其首府阿滥谧(旧布哈拉,今拉米坦)为安息州,即授其王昭武杀为刺史。开元十四年(726)、二十二年(734)来献方物。布哈拉在9世纪晚期至10世纪末为萨曼王朝都城。公元999年被喀喇汗王朝占领。1141年秋转归西辽。1220年被成吉思汗攻占。1370年归帖木儿。1459年被乌兹别克首领穆罕默德·昔班尼占领。1559年,昔班尼王朝阿卜都刺汗据此城后,迁都至此,从此该国称布哈拉汗国。1740年,沦为波斯附庸,1747年后重获独立。1868成为为沙俄保护国。1920年成立布哈拉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24年并入乌兹别克共和国。

猜你喜欢

  • 四大斡耳朵

    “斡耳朵”意为“宫帐”、“帐殿”。指元太祖、世祖所建后妃的四斡耳朵。成吉思汗大斡耳朵居孛儿台皇后等8后妃;第二斡耳朵居忽兰等8后妃。第三斡耳朵居也速等10后妃;第四斡耳朵居也速干等12后妃。世祖忽必烈

  • 缊纥提

    东晋南北朝时期柔然西部首领。郁久间氏。※地粟袁次子,※匹候跋弟。父卒,兄弟分柔然为两部,匹候跋继父业居东部,自率部别居西部,据有今河套以北,西至甘肃额济纳河流域。原服属于鲜卑拓跋部,拓跋什翼犍(320

  • 中书省

    官署名。魏、晋始设,掌朝廷制诰诏令。隋、唐为全国政务中枢。辽、夏、金沿袭。元代为中央最高政务机构,典领百官,会决庶务,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行政、军事、监察大权。太宗三年(1231),为适应对中原汉地统

  • 陀西

    唐代南诏职官名。为军事组织府中所设武职差判官,系主将、副将下属,负责征调、训练乡兵的具体事务及管区行政。参见“南诏官制”(1594页)。

  • 木束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 ①亦作穆逊河卫。永乐七年(1409)三月,与葛林等10卫同时设立,辖今黑龙江省汤旺河支流穆逊河流域。②亦作密拉河卫。永乐八年(1410)设。清代密拉河在吉林境内,与小图们江

  • 温纳河剌

    见“斡纳阿剌”(2427页)。

  • 阿姻压壤

    独龙语音译,意为“借地”。解放前云南贡山独龙族借用别人土地耕种的称谓。当地实行刀耕火种,一些农户由于劳力不足,所垦耕地不够耕种,或因砍烧林地不及时,以及所砍林地轮歇不过来,可以向本家族成员或亲朋借地,

  • 长其国

    “侬峒起义”后建立之国号。北宋宝元二年(1039),侬存福建于广源州(治今越南北部高平省),同年被交趾李氏王朝所灭。详见“侬峒起义”(1462页)。

  • 于翼

    ?—583西魏、北周大臣。字文若。鲜卑于氏(原为万忸于氏)。燕国公※于谨之子。年十一,尚宇文泰女平原公主,拜员外散骑常侍,封安平县公。大统十六年(550),进爵郡公,加大都督。领泰帐下左右、禁中宿卫。

  • 生番

    清代文献对台湾部分高山族的称呼。所谓“未服教化者曰生番”。指尚未“归附”,即不向政府纳赋也不服差役的高山族人。主要分布在中部山地,居于深山丛林险阻之处(也有一部分散居东部平原),故又称“高山番”。以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