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排湾人

排湾人

居于台湾山地的高山族一支。人口有43616人(1975)。分布在北起大武山,南至恒春,西达枋寮,东至***里以南的海岸三角地带。居住在海拔500—2000米之间山地。现今属屏东县的三地、玛家、来义、泰武、春日、狮子、牡丹;高雄县的茂林;台东县的达仁、金峰等乡。清时约有“番社”60个。18世纪时,其耕种仍不识牛只耕耙,惟用铁锥锄凿“树燔根以种芋”,但其头人已具有封建宗法领主的性质,“凡所辖社,小番栽种黍米薯芋,土官抽取十分之二,至射猎獐鹿山猪等兽,土官得后一蹄”,还可役使社众代种薯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大小封建领主,大者领地跨十数社,小者仅一社或一社的一部分,领域内的土地及各种自然资源均属领主所有,可向领民征收农租、猎租、渔租、采集租、水租,交换租等,还可差使领民为其服役。领主均为世袭,领主及其亲属不与一般领民通婚,在姓氏、饮食、服饰等方面与领民有明显区分。领主有权仲裁领民之间的各种纷争,但重大事情如战争或改变祖先传下来的习惯,领主不仅要与长老商量,还要广泛听取领民的意见。耕作方式一直比较粗放,除部分水田外,大多从事山地农业为主,农作物中薯芋类多于谷类。

猜你喜欢

  • 母则窝

    见“母则黑儿普”(672页)。

  • 武陵蛮

    又称※五溪蛮。汉至宋代武陵地区少数民族的总称。因分布在武陵郡而得名。古※九黎、※三苗部落后裔,一说※槃瓠蛮后裔。分布在今湖南沅江流域、澧水流域和洞庭湖西北部以及与湖南相邻的黔、鄂、桂部分地区。春秋战国

  • 碾伯

    见“乐都”(611页)。

  • 英义可汗

    见“仁美”(315页)。

  • 布依年

    布依族传统节日。明清时,多数地区以夏历十一月初一为岁首,定番州(今惠水县)以十月初一为岁首,后改为十二月为岁首。至民国年间,各地逐步改同汉族以正月为岁首,十二月三十晚为除夕,正月初一过大年。为布依族最

  • 丧轿

    旧时苗族丧葬用具。为出丧必备之物。流行于贵州贵阳、安顺、紫云、镇宁、从江等地。出殡时用以抬棺木。制法:用两根长约250公分、直径10公分的杉木棍,中间用杉木皮做成担架式的垫子,横置3根短棍,使之不致松

  • 不入八分镇国公

    爵名。清代宗室封爵中第九等之称。乾隆十三年(1748),从镇国公一爵内分出,始正式立此爵名。前镇国公一爵,有入※八分、不入八分(分,去声)之分。入八分镇国公位列14等封爵中第七;不入八分镇国公位列第九

  • 元宪宗

    见“蒙哥”(2324页)。

  • 赵元昊西夏事实

    书名。宋人撰,已佚。据《清容居士集》卷41载,元人袁桷参加修撰辽、金、宋三史,搜访遗书,条列事状,中列此书。

  • 羽滋伯克

    参见“玉资伯克”(4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