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语音译。意为“古歌”。口头流传于云南弥勒、路南、泸西、邱北等地阿细人(彝族一支)中。形成于明朝初年,属集体创作的史诗。在流传过程中,内容不断增加,各地不完全一致,但大休相同。主要包括6大部分:(一)
古县名。原为吐谷浑居地。晋末,吐谷浑王阿柴(才)所筑浇河城,即在此县西120里。北周建德五年(576),周武帝太子西征吐谷浑,取其地,置县,治所在今青海贵德县东。唐上元(760—762)后,地入吐蕃,
北魏时接待与安置四方诸族归附者之所。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在宣阳门外永桥以南,圜丘以北,伊、洛二水之间,御道以东,设立四馆,御道以西设四里。江南来归者,处于金陵馆,三年后,赐宅于归正
明代从事蒙古语文翻译的机构。永乐五年(1407)设置。隶四夷馆。办理明廷下达的敕谕、各地蒙古与明廷往复的奏折以及朝贡活动等翻译事项。清初废置,有《鞑靼馆杂字》传世。
藏语音译。 ①唐吐蕃官名。松赞干布时将其主要辖区划分为“五如”,作为其时军政组织。每如(即“翼”)设官管理,其官称“如本”,即“如官”。每如设正副如本各2名,由赞普任免。参见“吐蕃兵制”(769页)。
见“拉定”(1366页)。
即“徐夷”(1893页)。
?—1252金末元初道士。字公弼,号东瀛子。卫郡(今河南汲县)人。为太一教创始者※萧抱珍之后。在金卫绍王朝,大安二年(1210),主持太一教道门,为四传。入宣宗朝,贞祐二年(1214),奉诏主毫州太清
清初达斡尔族首领、抗俄英雄。居桂古达尔,以地为氏。顺治八年(1651),沙俄侵略军入犯其地,率领千余名达斡尔人保卫家乡,在桂古达尔城寨附近反抗沙俄侵略者,宁死不屈。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札刺儿部分支之一。参见“札剌儿”(4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