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撒拉族

撒拉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撒拉尔,简称撒拉,意为“领兵官”,一说部族名。元称撒剌、撒剌儿,明称沙剌、沙剌族,清称萨拉、萨拉尔、撒喇以及循回、撒拉回等,主要分布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及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撒拉族自治县,少数散居在青海、甘肃、新疆等地。人口87 697人(1990年)。操撒拉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兼通汉语,使用汉文。信仰伊斯兰教,属逊尼派,内部又有老教、新教之分。由元代从中亚撒马尔罕一带迁入循化地区的撒鲁尔人(一说为土库曼人)与周围蒙、藏、回、汉等族长期交往融合而成。其先祖属色目人,元代及明初,首领被中央王朝封为“世袭达鲁花赤”、“世袭百户”和副千户,明清王朝在其地实行土司制度。清雍正八年(1730)置循化营,派兵驻守。乾隆二十七年(1762),改置循化厅。四十六年(1781),与回、东乡、汉等民族掀起苏四十三起义,以后又于同治年间(1862—1874)和光绪二十一年(1895),多次进行反清斗争。经济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手工业和园艺业。解放前封建地主经济与地方官僚资本相结合,在撒拉族社会经济中占优势。其习俗深受伊斯兰教影响。实行土葬。通行一夫一妻制,男子有重婚、多妻的特权。民间口头文学发达,有丰富多彩的说唱艺术,尤以撒拉曲著名。妇女工刺绣,精绣的各种图案和百花异鸟,栩栩如生。

猜你喜欢

  • 善庆寺

    内蒙古巴林左旗寺庙。清康熙二十年(1681)建于林东镇北山。蒙古语称赛音白斯古郎吐庙。乾隆二十年(1755),西藏达赖喇嘛派坎布道布丹却吉扎拉僧至此,为第一任活佛。民国十九年(1930),因军阀崔兴武

  • 河西字

    元代对西夏文的称呼。西夏所创记录党项族语言的文字,称蕃书、蕃字或蕃文,后世称为西夏文。元代仍流传使用。因西夏已灭亡,其故地在黄河以西,故改称此。

  • 沐天波

    ?—1661明末将领。云南昆明人。回族。先世本安徽凤阳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云南总兵官沐朝弼玄孙。崇祯年间(1628—1644),袭封黔国公,镇守云南。土司沙定洲反明,攻占昆明,家人被杀,逃奔永昌府

  • 琼崖少数民族自治区行政委员会

    中共琼崖区委1949年在五指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黎、苗民族自治机构。1948年6月,五指山周围的白沙、保亭、乐东三个黎族、苗族聚居县相继解放,中共琼崖区委为充分发挥当地少数民族的当家作主精神,进一步巩固

  • 迎鼓

    古代夫余人的祭天节。据《后汉书》、《三国志》载,每年腊月(即农历十二月,一作殷正月),夫余人举族举行祭天,“大会连日”,饮食歌舞,名之曰“迎鼓”。并于是时断刑狱,解囚徒。

  • 直哇阿路

    青海玉树第一代囊谦王。藏族。宋淳熙二年(1175),与康区巴绒噶举派僧人勒巴尕布投南宋,往四川黎州(今汉源),请官府颁发管领土地及建佛教寺院的文册,久之,遂为囊谦部落土官。他返回囊谦后,在今香达镇建巴

  • 山只昆

    ①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舍人”之意。 ②即“散只兀”(2169页)。

  • 庄丁

    清代经营旗地生产的农庄成员。实系农奴。清太祖努尔哈赤将部分“降民”、“来归者”编为民户,编入各种庄田,从事农务及各种徭役,故称。初制,皇庄、王庄乃至旗下官庄,每庄设壮丁10名(或15—20丁),选其中

  • 五峰山花儿会

    土族传统节日。流行于青海互助县一带。每年农历六月六日于五峰山(在今互助土族自治县西垣,因山峰形似五指,故名)举行。五峰山翠峰青峦,雾披云裹,泉水潺潺,风景优美。每逢节日,山上山下锣鼓喧天,人来人往川流

  • 十三史

    见“二十四史”(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