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习苏拉喇嘛
清代驻京以及蒙古佛教僧职名。担任教习经学等事宜,地位在达喇嘛之下。理藩院规定每月可领月饷银米,晋升后仍可增加,但不论如何娴熟经典,绝不能升到领取俸银禄米的高僧喇嘛的地位。
清代驻京以及蒙古佛教僧职名。担任教习经学等事宜,地位在达喇嘛之下。理藩院规定每月可领月饷银米,晋升后仍可增加,但不论如何娴熟经典,绝不能升到领取俸银禄米的高僧喇嘛的地位。
1910—1948清代青海地区藏传佛教活佛,西宁塔尔寺寺主。1915年,经金瓶掣签选定为阿嘉五世转世灵童,是为阿嘉呼图克图六世。幼年在塔尔寺学习因明、般若等经典。1925年入京朝觐,赏坐黄轿暨承用前世
见“贵由”(1653页)。
?—1043西夏早期大将。党项人。景宗李元昊野利后之兄,任监军,与弟遇乞分掌左右厢兵,驻天都山,号天都大王。能用兵,有谋略,所统士兵以善战著称,曾参与谋划三川口、好水川之战,大败宋军,天授礼法延祚四年
见“永邵卜大成台吉” (640页)。
高句骊国第八世王伯固的谥号。伯固于汉桓帝延熹八年(165)继位,汉灵帝光和二年(179)死,此为其死后国人所尊加的谥号。
?—1355元朝官员。字正道。畏兀儿人。父长喜官浙西江东道廉访使,遂家居常州宜兴。博通经史,尤工小篆。以荫授宁国路判官。至正元年(1341),改泰和州达鲁花赤。书10字于楹间,谓“俸薄俭常足,官卑清自
见“勒勒车”(1986页)。
见“海山”(1935页)。
又作破落汗拔陵、破洛汗拔陵等。北魏末年六镇起义军首领。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北)民。匈奴族。单于之后,右谷蠡王潘六奚嫡裔,以潘六奚为氏,破六韩乃潘六奚之异译。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523,一说五年),聚众
(1854或1855—1882) 即八世班禅。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藏族。生于后藏托甲竹仓(今西藏南木林境内)。丹增旺嘉之子。清咸丰六年(1856),在拉萨大昭寺释迦佛前,经金瓶掣签,认定为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