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断藤峡

断藤峡

即“大藤峡”(91页)。

猜你喜欢

  • 桃花石

    7—14世纪中亚诸部族对中国或汉人的称呼。引伸为“古老”、“崇”、“优质”之义。有“大魏”音译,“拓拔氏”音译、“唐家”或“唐家子”音译诸说。始见于7世纪初罗马史籍,后在鄂尔浑突厥碑铭、马合木·喀什噶

  • 卡隋

    哈尼族他称。又作“卡多”。雍正《云南通志》卷24《种人》条:“卡隋,元江有之。”康熙《元江府志·彝人种类》:“卡隋……喜歌舞”。道光《元江州志》、《新平县志》、《他郎厅志》、《普洱府志》及民国《墨江县

  • 叶尔羌保卫战

    清军抗击浩罕侵略军的一次战役。道光十年(1830)八月,浩罕封建主裹胁玉素普和卓,引兵自乌帕拉特、喀浪圭、明约洛等卡伦入侵,进围喀什噶尔(今喀什)和英吉沙尔。复分兵谋攻叶尔羌(今莎车)。时叶尔羌守军仅

  • 完颜充

    ?—1149金宗室大臣。本名神士懑。女真族。完颜氏。太祖※完颜阿骨打长孙,辽王※完颜宗翰长子。熙宗(1135—1149在位)初,加光禄大夫。天眷(1138—1140)间,为汴京(今开封市)留守。皇统(

  • 兀提剌耳

    西域古城名。见《元史·西北地附录》。《太祖纪》作讹答剌、斡脱罗儿。《贾塔剌浑传》作斡脱剌儿。《元朝秘史》作兀答剌儿、兀都剌儿。《西游录》作讹打剌。以该城长官盖儿汗依纳儿朱克,奉花剌子模算端(王)命,杀

  • 钦定平定苗匪方略

    书名。清代奕訢、朱学勤等奉敕修纂。40卷。成书于光绪二十年(1894)。内容叙述自咸丰五年(1855)五月二十六日始,至光绪七年(1881)止,贵州东南地区苗、侗等族反抗斗争,清军镇压过程以及有关奏章

  • 忽秃

    ?—1217蒙古国建立前兀都亦惕蔑儿乞部首领之一。又译忽都、忽图、和都、火都、霍都。部长※脱脱子(《史集》作弟)。随父屡与蒙古部争战。宋庆元四年(1198),为克烈部王罕所败,归降。五年,乘王罕遭乃蛮

  • 小译师查久喜饶

    ?—1074吐蕃佛教后宏期译师。又名俄列巴喜饶或列巴喜饶。因其声望功德仅次于大译师仁钦桑布,故称小译师。初受阿里古格王派遣与其他26名少年赴克什米尔(一说赴印度)学法。学成返吐蕃,后拜※阿底峡为师,配

  • 郡主

    清代宗室亲王嫡女的封号。格格封号中第一等。和硕亲王女,不论嫡生庶出,咸系“和硕格格”美称。初制,均以封为郡主。康熙四十五年(1706),廷议以其侧福晋所生之女同与嫡出者一例授封,实为过优,题准改为“郡

  • 月也

    侗族村际间传统联谊活动。汉译“吃乡食”或“吃相思”,又称“作众人客”。流行于贵州榕江、黎平、从江,湖南通道,广西三江、龙胜等地侗区。多于春节和秋后举行。甲寨相邀,乙寨则全村出动,前往作客。宾主欢聚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