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土尔扈特部北路左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三十六年(1771),渥巴锡汗族子阿克萨哈勒随汗归清,封一等台吉。四十年(1775),授札萨克,建旗。驻牧霍博克萨里(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设4佐领。隶乌讷恩素珠克图北路盟,归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兼辖。道光二年(1822)赐世袭。牧地与北路旗同。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三十六年(1771),渥巴锡汗族子阿克萨哈勒随汗归清,封一等台吉。四十年(1775),授札萨克,建旗。驻牧霍博克萨里(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设4佐领。隶乌讷恩素珠克图北路盟,归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兼辖。道光二年(1822)赐世袭。牧地与北路旗同。
?—1832清朝大臣。字复亭、见吾、晴雪。满洲正蓝旗人。钮祜禄氏。嘉庆二十五年(1820)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右庶子。道光四年(1824),大考一等,擢翰林院侍讲学士,迁少詹事。办事诚直,敢直
又称莪昌、蛾昌等。元明时对景颇族、阿昌族先民的称谓,即唐以来之※“寻传蛮”。主要散居于澜沧江上游以西到伊洛瓦底江上游地带。部分由于接受了附近汉、傣民族的经济文化影响,分化为近代的阿昌族;发展比较落后的
?—1847清朝大臣。满洲镶蓝旗人。奚他拉氏。由官学生考取翻译生员。嘉庆六年(1801),补工部制造库库使。十四年(1809),补笔帖式。十九年(1814),升都水司主事。道光五年(1825),升员外
1861—1933清末至民国藏族高僧。原名仁钦顿珠。青海宗喀人。3岁时被认定为上世却西的转世,由阿力克格西·墨朗桑波仁钦活佛授居士戒,取名洛桑丹白坚赞。7岁,驻埃旺噶齐寺,由噶钦·绛曲仁钦授沙弥戒,改
唐代南治国第六世王异牟寻年号。780—783年,凡4年。
契丹小字铜境。1971年出土于吉林省大安县红岗乡永合屯。现藏吉林省博物馆。以边缘阴刻汉字“济州录事完颜通”,故名。正八角形,边长9.5厘米。镜背正中有纽,纽上有系穿,四周留边,上下左右铸缠枝花纹图案。
见“巴岳特”(410页)。
?—前126汉代匈奴单于。挛鞮氏。※老上单于子。文帝后元三年(前161),父卒,嗣立。与汉保持和亲关系。六年(前158)绝和亲。以兵6万分扰上郡、云中、代、燕、雁门、上谷等地,战火及于甘泉、长安。景帝
藏传佛教教派之一。藏语“宁玛”意为“旧”或“古”,意即“旧派”,指其传入西藏最早、历史最久,并一直保持古老的宗派传承。因其僧人衣帽尚红,又俗称“红教”。该派主要教法是密教,从赤松德赞赞普(755—79
书名。元李志常撰。2卷。至常为金元之际全真道教主邱处机(长春真人)弟子。成吉思汗十五年至十九年(1220—1224)随邱处机赴西域见成吉思汗,归后记录其师应邀前往西征前线为成吉思汗讲道经过,以成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