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忽剌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穆瑚埒河卫。永乐六年(1408)二月,女真野人首领贾令哈、火秃等56人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弗朵秃河等11卫同时设立,在今黑龙江省牡丹江支流五合林河流域。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穆瑚埒河卫。永乐六年(1408)二月,女真野人首领贾令哈、火秃等56人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弗朵秃河等11卫同时设立,在今黑龙江省牡丹江支流五合林河流域。
明代地方官署名。洪武十一年(1378)设置。治所在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境。故元茂州权知州杨者七及陇木头、静州、岳希蓬诸土官于洪武六年(1373)入朝贡献,与明朝建立关系。四川都司遣兵修灌县桥梁至陶关,
见“耶律章奴”(1319页)。
藏传佛教名词术语。《元史·释老传》载:西番僧“若岁时祝厘祷祠之常,号称好事者”,“有曰黑牙蛮答哥,华言黑狱帝主也”。梵文krisnayamantaka,译为“黑狱帝主”,举行密宗法事时向此神祈求招福消
清代文献对部分高山族的称谓。泛指居住在凤山县(今属台东县)境傀儡山周围的高山族。据《番俗六考》:共有“番社”54个。他们居于深山险隘,少与外人接触,自幼习镖刀,弓矢,“镖箭一发无逸”。主要以狩猎为生,
见“定州丁零”(1528页)。
见“希迪图噶卜楚”(1102页)。
蒙古帝王后妃及贵族显宦死后,皆采取秘葬形式,入殓处不设陵墓。《草木子·杂制篇》:“用梡木二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大小合为棺,置遗体其中,加髹漆毕,则以黄金为圈,三圈定,送至其直北园寝之地深埋之,则用万马
(1854或1855—1882) 即八世班禅。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藏族。生于后藏托甲竹仓(今西藏南木林境内)。丹增旺嘉之子。清咸丰六年(1856),在拉萨大昭寺释迦佛前,经金瓶掣签,认定为前辈
1814—1849清代诗人。字树堂。福建闽县(今属福州市)人。回族。系诗人萨察伦之子。一生命运多舛。幼年丧父母。家境贫寒。秉承家学,以诗会友,毕生倾注诗学。工诗。作品多抨击时弊,感叹当权昏庸,抒发怀才
见“苻洪”(13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