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李温陵集

李温陵集

书名。明回回人※李贽(1527—1602)撰。20卷。为李氏诸书之选集。卷1—13为《答书杂述》,亦即《焚书》;卷14—17为《读史》,即摘录《藏书》中史论部分;卷18、19,为《道原录》,即《说书》;卷20,为诗。有明万历间海虞顾大韶校刻本。《四库全书》列入存目。

猜你喜欢

  • 拜济

    即“妣吉”(1260页)。

  • 芦笙

    苗族传统簧管乐器。又称六声、瓢笙。由笙管、笙斗和簧片构成。相传,原用单根芦苇管制成,后经多次演变,成为竹制3管、4管、6管。一说确定6管,源自苗族6个支系。笙管外侧开若干按音孔,6管分两排贯入木斗或葫

  • 噶桑图登丹贝尼玛

    1805—1845清代青海佑宁寺活佛,即王呼图克图三世。出生于今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珠固乡。嘉庆九年(1804),王呼图克图二世圆寂后,被选定为转世灵童,迎入佑宁寺,学习显宗、密宗经论。道光十年(183

  • 蒲类后国

    西域古国名。位于今新疆巴里坤湖附近。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100,口1100余,兵334。国王之下设辅国侯、将、左右都尉、译长各1人。汉初为匈奴右部地。宣帝神爵二年(前60),汉破姑

  • 骆越

    先秦两汉时中国南方古族名。亦称雒越、雒民、瓯骆、越骆、路人等。译自南方少数民族的语言;一说译自古壮语,有“鸟人”、 “羽人”或“峒人”之意,因图腾崇拜、冠饰或居住特点而得名。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解》

  • 大都路都总管府

    见“大都留守司”。

  • 肇州

    金、元地方政区名。①金太宗天会八年(1130)置,隶上京会宁府。因金太祖胜辽兵、“肇基王绩于此”,故名。治所在今黑龙江省肇源县超等乡吐什吐村(或作望海屯旧址),亦说在该省肇州县东南第一松花江北岸八里城

  • 萨古巴益喜策丹

    见“益喜策丹”(1946页)。

  • 陈汤

    东汉零陵地区少数民族起义首领。参见“羊孙”(889页)。

  • 世伏

    ?—597隋代吐谷浑可汗。单称伏。原姓吐谷浑,后复姓慕容。※夸吕子。隋开皇十一年(591),父卒,嗣立。是年,遣侄无素入隋朝奉表称藩,献方物,并请以女备隋后宫,被文帝拒绝。翌年,再遣使朝贡,隋遣刑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