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柯尔克孜文

柯尔克孜文

我国柯尔克孜族使用的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柯尔克孜语分南北两个方言,其文学语言是在北部方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柯尔克孜族历史上曾使用过突厥文,信奉伊斯兰教后,开始采用阿拉伯字母——新疆突厥语族民族共同使用的书面语察哈台文。但这种书面语不能确切表达柯尔克孜语的语音特点,后来在使用过程中,根据柯尔克孜语的特点作了修改和补充,我国柯尔克孜族在30年代使用的就是这套字母。它共有25个字母和一个表示前元音的符号。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柯尔克孜族的语言文字问题。于1954年7月建立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后,立即成立了语文研究会,通过反复研究,讨论通过了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柯尔克孜文字方案。这套方案共30个字母,其中22个辅音字母,8个元音字母。用它出版过报纸、教材,翻译过一些图书。从60年代起,由于受到“左”的思潮影响,柯尔克孜文曾停止使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9年柯尔克孜文得以恢复使用。1983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公布了《柯尔克孜文正字法》,对原方案的字母表顺序和少量字形作了调整,在使用中于1988年又进行过一次修改。与此同时,出版了《柯尔克孜文正字法词典》。目前柯尔克孜文的使用走上了健康的道路。新疆各地柯尔克孜族中小学都用柯尔克孜文教材授课。柯尔克孜文在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扫除文盲、文艺创作、学术研究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 吾者

    即“兀者”(107页)。

  • 迷唐

    东汉时烧当羌首领。※迷吾之子。章和元年(公元87年),因汉护羌校尉张纡背信杀害其父,遂联合烧当、当煎、当阗等羌,结盟,据大、小榆谷,起兵五千击陇西塞。永元元年(公元89年),遭护羌校尉邓训攻,舍大、小

  • 白羊骨

    见“布扬骨”(464页)。

  • 舒繙河卫

    见“使坊河卫”(1457页)“出万河卫”(568页)。

  • 徐松

    1781—1848清代著名史地学家。字星伯。汉族。原籍浙江上虞(今上虞县东南丰惠镇)。后随父仕于大兴(今北京),遂定居。嘉庆十年(1805)进士,授编修。十五年(1810),督学湖南,任宝庆府(今邵阳

  • 乌兰察布盟

    内蒙古诸盟之一。因清代四子部落、茂名安、乌喇特、喀尔喀右翼四部六旗,在四子部落境内乌兰察布山下会盟,故名。在内蒙古中部,南据阴山,北临大漠,向为通外蒙古必经之路。南部农业发达,北部畜牧区亦为我国著名牧

  • 恭图

    ?—1685清初将领。满洲正蓝旗人。兆佳氏。康熙四年(1665),由闲散授世管佐领。六年,补安亲王岳乐府长史。后历授参领、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十四年(1675),随军征吴三桂,奉命统蒙古兵驻守河南。旋率

  • 到康到牛

    佤语音译。解放前云南西盟翁戛科、音后、龙坎等一些村寨在婚礼时男家招待客人所剽的牛和猪。这些牛和猪实际是婚前女方家向男方家所要的聘礼,但一般不送到女方家,否则别人会嘲笑女方家“卖姑娘吃”。

  • 大岳鲁水

    即“太鲁水”(273页)。

  • 托克托厅

    旧厅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部、黄河北岸、大黑河上游。秦、汉时云中郡地。明为东胜左卫,嘉靖中(1522—1566)入蒙古西土默特,台吉脱脱驻牧于此,建脱脱城,亦称托克托城。清乾隆元年(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