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时期前秦大臣。略阳(治今甘肃秦安东南)氐人。先世为略阳氐豪帅。苻生时(355—357年在位)为侍中、左大将军、尚书等。时人称其才识明达,令行禁止,有王佐之才。曾荐举王猛于苻坚。前秦寿元三年(35
见“席力图召”(1922页)。
佤语音译。解放前云南西盟佤族地区对生活能维持自给的人家的称谓。即中等阶层。大多自种自食,不用靠借债或帮工维持生活,个别还收有养子。西盟佤族地区虽早已产生贫富分化,但迄至解放前夕仍不十分突出,故这一阶层
见“小策凌敦多布” (153页)。
金代山名。参见“镇安公”(2510页)。
见“晋熙蛮”(1837页)。
西夏官署名。属次等司。天盛年间(1149—1169)设4正使、4承旨、4都案、8案头。
宋代秦州(今甘肃天水地区)吐蕃部落首领。居夕阳镇(今甘肃甘谷境)。常率众与宋争夺渭水南岸森林,毁宋之采造务,被边将高防弹压。建隆三年(962),为新任知秦州吴廷祚所招纳,受赐锦袍、银带。后,向宋献伏羌
参见“阿沙”(1192页)。
明朝平定云南麓川思氏土司扩张势力的战役。元初于其地置平缅路和麓川路,位于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南部(包括瑞丽、陇川两县的全境和梁河、潞西两县的南部),居民多为今傣、德昂、阿昌、怒等族先民。元末明初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