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民族解放社

民族解放社

解放前新疆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族先进分子所建立的革命组织。又称“解放组织”。由于国民党的残暴统治,新疆少数民族中受过中国共产党人的教育和思想影响的先进分子,以及一部份曾经在前苏联受过马列主义思想教育的人,首先组织起各种形式的秘密革命组织,成为宣传群众、组织武装起义的领导机构。1944年7月在伊犁成立“解放组织”,宗旨是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塔城和迪化(今乌鲁木齐)也相继成立该组织,在国民党机关少数民族人士中发展力量,甚至将工作深入至军事学校,准备伺机发动武装起义。1944年9月,在该组织领导下,巩哈县(今尼勒克县)牧民首先发起暴动,拉开三区革命序幕。继之,又领导伊犁起义,成立临时革命政府和民族军,向国民党统治区进行三线出击,将整个伊犁、塔城、阿尔泰(阿山)革命地区联成一片,其军前锋直逼玛纳斯河以西,与国民党军隔河对峙,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在南疆蒲犁(塔什库尔干)地区亦早就建立了民族解放社,在人民群众中进行宣传组织工作。1944年6月进而建立游击队,袭击国民党驻军,掀起轰轰烈烈的蒲犁革命。迫使国民党政府于1946年与三区革命政府签订※《十一项和平条款》。民族解放社在组织三区革命、蒲犁革命中起了很大作用,为新疆解放事业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猜你喜欢

  • 速把亥

    ?—1582明代蒙古内喀尔喀巴林部首领。蒙文史籍称卫征索博该、达尔汉诺颜,汉籍又译苏不害、速不亥、速卜亥、苏把亥、速不害、苏巴海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第六子※阿尔楚博罗特孙,※虎喇哈赤次子。嘉靖(1

  • 狄柤

    春秋时众狄之一。亦作翟柤。约分布在晋东南,后随众狄北移。与晋国为邻,筑有坚城,兵力强健。《国语·晋语》载:“献公田(猎),见翟柤之氛(氛,凶象也),归寝不寐”。因内部矛盾,其君“好专利而不忌”,“君臣

  • 乌古孙泽

    1250—1315元朝大臣。字润甫。临潢(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人。女真族。乌古孙氏。金明威将军乌古孙璧之孙。先世为女真乌古部,因以为氏。为人刚毅,才干过人。世祖时,从军灭宋,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

  • 吴留

    见“萧恒德”(1997页)。

  • 瑶练

    清在粤北瑶族地区设的壮丁头目。又称“瑶目”。道光十二年(1832),钦差户部尚书禧恩征服八排瑶后,为了加强对当地瑶民的统治置。共设瑶目64名,由各排(村)壮丁中轮流选出充任,非世袭。主要职责是听命瑶长

  • 温纳何剌

    见“斡纳阿剌”(2427页)。

  • 神川之战

    南诏与吐蕃战争。南诏王阁罗凤于唐天宝十一年(752)臣附于吐蕃。异牟寻时,因苦于吐蕃重税苛赋,夺其险地立城堡,又岁征兵以助镇防及所谓“三忍、四难忍”,谋击吐蕃。贞元十年(794),与唐使崔佐时盟于点苍

  • 苏四十三起义

    清乾隆年间撒拉族、回族联合反清起义。又称“苏四十三事件”。是时吏治败坏,贪污成风,循化地区连年歉收,人民生活极端贫困。民族矛盾、阶级斗争日趋尖锐,加之乾隆二十六年(1761)以来,撒拉族内部伊斯兰教新

  • 玉素甫·卡迪尔汗

    ?—1032※喀喇汗王朝可汗,于阗李氏王朝的最后征服者。哈桑博格拉汗子。1004—1032年在位。11世纪初,征服和田地区。1005年或更晚时,将王朝首领托干汗阿赫马德赶出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成为

  • 酥油

    藏语称“玛儿”,为藏、蒙等族人民用牛羊乳制成的食品。流行于西藏、四川、青海、甘肃及云南等藏区。一般用土制方法:即将奶汁稍加温,倒入大木桶(藏语称“雪登”)内,用一装有园盘的木棒上下提拉数百次,使油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