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县志
书名。1944年祝世德撰。凡七卷:一疆域、建置、城邑、山川;二职官、乡里;三赋税、役法、学校;四交通;五祀典、风土;六选举、孝义、瓦寺土司;七古迹、艺文、瓦寺土司及风土。所载羌族资料,颇为珍贵。此前有《汶川纪略》,系清嘉庆十年(1805)李锡书撰,凡4卷,道光同治间,略有增益。
书名。1944年祝世德撰。凡七卷:一疆域、建置、城邑、山川;二职官、乡里;三赋税、役法、学校;四交通;五祀典、风土;六选举、孝义、瓦寺土司;七古迹、艺文、瓦寺土司及风土。所载羌族资料,颇为珍贵。此前有《汶川纪略》,系清嘉庆十年(1805)李锡书撰,凡4卷,道光同治间,略有增益。
藏传佛教寺院。在青海同德县。清乾隆三十年(1765),在青海和硕特蒙古首领支持下,由一世藏班智达及其弟朵科尔四世罗桑丹增嘉措共建。设有显宗学院,采用色拉寺吉宗教程,属色拉寺系统。四十四年(1779),
旧时对部分傣族的他称。始见于清代志书,谓其人性柔顺,居临水,普洱府属有之。因西双版纳小勐养及新平、元江等地傣族妇女喜着绣花服饰,故名。近代又他称为“花腰傣”、“花腰摆夷”。
见“苏拉赫词典补稿”(1009页)。
东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凉州诸郡羌起义。次年,先零羌滇零在北地郡自称天子,招武都参狼等羌东攻赵魏,南入益州,阴平(治今甘肃文县)、武都(治今甘肃西和县南)羌起兵响应,攻入汉中,杀太守董炳等。四年(
见“辖戛斯”(2445页)。
东汉武都(洽下辨,即今甘肃成县西)氐豪。为群氐所信向,威服诸豪。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配合武都郡丞孔奋平隗嚣族人隗茂之乱。
?—1058辽朝第六代皇帝圣宗之元妃。契丹族。为太祖淳钦皇后弟阿古只五世孙女。初为宫人,开泰五年(1016),生皇子宗真,被立“顺圣元妃”。时正宫齐天皇后生子早卒,取宗真养之以为己出。太平十一年(10
官名。唐代始置,称军事招讨使,掌招抚讨伐事务,兵罢即废。五代设有行营南面招讨使、北面招讨使、都招讨使等。宋代多以文武大臣兼任,不常设置。辽、金沿边诸路常设有招讨司,以边区部族兵长官充任招讨使。元代多置
①蒙元时期蒙古官名。详见“奥鲁”(2252页)。 ②(1232—1297)元朝将领。蒙古札剌儿部人。※忒木台子。有智勇。早年为宪宗宿卫。八年(1258),从征蜀,攻钓鱼山。世祖至元五年(1268),从
1870—1935近代新闻家、中医学家。字国瑞,号竹园。北京人。回族。青年时研习中医,颇有造诣。光绪二十一年(1895)由京到津,在“正兴德茶庄”司帐;常在《直报》、《中外实报》、《大公报》、《爱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