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河西回鹘

河西回鹘

古族名。亦称甘州回鹘(或甘州辉和尔)。9世纪40年代回鹘西迁的1支。其渊源:一说源自公元1世纪迁入河西的丁零;一说源于7世纪后期徙至甘、凉一带的部分漠北回鹘。9世纪30年代末漠北回鹘汗国崩溃后,其中一支奔河西走廊,分布在甘、凉、沙、肃、秦等州,以及贺兰山、合罗川(今额济纳河)等地,和原迁入河西的回纥人相汇。以甘州(今甘肃张掖)一支最强,且牙帐置于甘州,故史籍又称甘州回鹘。初,归附吐蕃,后一度依附张义(议)潮。其后日渐强盛,扼中原与西域之交通孔道,经多年战争,至10世纪初,击败张承奉(张奉)建立的※西汉金山国,创建※甘州回鹘汗国。与中原各朝修好,受五代及北宋王朝册封。其官号以突厥名号与中原王朝官号兼采并用。社会经济以牧业为主,兼营农业,擅长商业,与西域、中原贸易频繁。已进入封建社会,有被称为“君长”的封建领主。有文字(回鹘文),信仰萨满教和佛教。甘州回鹘汗国崩溃后,各部再次离散。据史书载:数万回鹘人投奔吐蕃首领唃厮啰;部分进入北宋境内,安居秦陇之间;而退居沙州以南的河西回鹘,发展成为黄头回纥,即今日裕固族之祖先。参见“黄头回纥” (2021页)、 “裕固族”(2304页)。

猜你喜欢

  • 族汝

    西夏职官名称之汉译名。宋代史籍记载的西夏遣宋使臣官名。一译作祖儒。如史载宋嘉祐元年(1056)十二月,西夏派遣使臣族汝威明兴则等赴宋朝告毅宗谅祚母密藏氏卒。后世称“蕃官名号”,其西夏职官品位不详。

  • 莲花生

    入吐蕃传教的印度密咒高僧。又作莲花生。梵语名“贝玛桑菩哇”,藏语称“贝玛琼内”,意译“莲花生”。因曾以规范师(阿阇黎)身份为吐蕃剃度僧人,故又称“规范师莲花生”。乌仗那(在今巴基斯坦境)人。由寂护推荐

  • 基恰堪布

    藏语音译,一作基巧堪布,意“总管堪布”。即布达拉宫总管旧时随侍达赖喇嘛的最高僧官职称,秩从三品,多由其亲信担任。负责管理达赖喇嘛私人的财产、经济收支、生活起居、宗教活动的照料及※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内的

  • 塔海绀卜

    蒙古国将领。又译塔海绀不、塔海甘卜、达海绀卜、答海绀卜。太宗六年(1234),灭金后不久,受命统兵征四川。次年,蒙古军分三路攻南宋,任都元帅,随皇子阔端率西路军,由秦、巩入四川。攻石门,招降亡金便宜总

  • 涓奴部

    见“消奴部”(1933页)。

  • 帖木录

    元末明初土族第一代甘土司。青海西宁州人。元末为百户,明洪武四年(1371),附明,授原职,其孙甘肃功升千户,始以甘为姓,曾辖有“土舍”、“土民”300余户,男女800余人。居地在今青海民和县美都川甘家

  • 解批氏

    见“高车六种”(1918页)。

  • 噶勒达玛

    1635—1666.卫拉特蒙古和硕部台吉。又译噶尔第巴、噶尔旦木巴。博尔济吉特氏。※鄂齐尔图车臣汗次子。顺治九年(1652),随父远征哈萨克,杀扬吉尔苏丹(一称江格尔汗)。十四年(1657),因父、叔

  • 大军将

    唐代南诏职官名。辅佐诏主执掌国事的重臣。据《新唐书·南蛮传》:为王以下八大文武官员之一,犹试官也。主管军事,职位在※员外酋望之下,※员外之上,可兼任※九爽、三讬之职。有大军将12人,与清平官等列,日议

  • 骨斯讹鲁朵

    见“裴罗将军城”(24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