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斌
明代抗倭英雄。蒙古族。明成祖将、同安侯※火真裔孙。永乐七年(1409),火真随丘福出征蒙古战死,子孙世袭浙东观海卫千户。嘉靖(1522—1566)间, 中武举。嘉靖三十三年(1554),倭寇侵掠浙东,率海舟与倭寇奋战,敌以火球焚明海舟,他屡以手接火球还烧敌舟,复率众直捣普陀山倭巢,杀伤甚众。因后军不继,战士300余人战死,本人被俘,坚贞不屈,被倭寇肢解。明官方建“忠勇祠”祀之。
明代抗倭英雄。蒙古族。明成祖将、同安侯※火真裔孙。永乐七年(1409),火真随丘福出征蒙古战死,子孙世袭浙东观海卫千户。嘉靖(1522—1566)间, 中武举。嘉靖三十三年(1554),倭寇侵掠浙东,率海舟与倭寇奋战,敌以火球焚明海舟,他屡以手接火球还烧敌舟,复率众直捣普陀山倭巢,杀伤甚众。因后军不继,战士300余人战死,本人被俘,坚贞不屈,被倭寇肢解。明官方建“忠勇祠”祀之。
广西大苗山地区部分苗族的自称。详见“苗族”(1335页)。
书名。也称《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史略恒河之流》,蒙文蒙古编年史。清内蒙古乌珠穆沁旗衮布札布撰。雍正三年(1725)成书。1909—1910年间,俄国扎姆察拉诺从内蒙古阿巴嘎旗获完整的手抄本后,藏于圣彼得堡
公元3—9世纪居住在中国新疆操印欧语的居民使用的一种古代文字。20世纪初发现于新疆的库车、焉耆和吐鲁番等地。它所记录的语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的东支。由于这种语言过去很长时间被认为是“吐火罗语”,所以这
①元朝官员,唐兀人。肃州(今甘肃酒泉市)人,本西夏肃州望族举立沙子,夏末以城献成吉思汗,并随军征讨,以父功授肃州路也可达鲁花赤。宪宗时赐虎符,世祖升昭武大将军,迁甘肃等处宣慰使,并统领唐兀军。中统二年
土族第一代土司。蒙古人,一说藏族人,其后世逐渐融合于土族中。明洪武四年(1371),归附明朝,封为百户。二十三年(1390),调锦衣卫前所镇抚。子孙世袭。曾辖有“土舍”、“土民”百余户,男女400余人
见“萧仲宣”(1993页)。
成吉思汗幼子拖雷遗像。原供奉于鄂尔多斯杭锦、鄂托克二旗交界处的七眼井地方。因土地被开垦而移于一顶大帐幕中,除神像(画像)外,尚供有包银的匣子两个,后遭抡劫和火灾。解放前二年又搭一外套黄缎顶棚的帐幕以供
藏族部落名。在甘肃玛曲县境内黄河之南,东接乔考部落,东北临佐盖尼玛部落,西北抵青海省果洛。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仅有7至8户,后因人口渐增,分为苏乎钦、苏乎娘两部落。清末民初从青海同仁县、黄河南蒙
明代喀尔喀蒙古第一座喇嘛寺院。亦名光显寺。万历十五年(1587),外喀尔喀蒙古领主※阿巴岱至土默特归化城(今呼和浩特)谒见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呈献貂皮、帐幕、币帛、牲畜等数以万计,获得瓦齐尔汗(一
苗族习惯法规。苗语称“勾榔”,“榔”意为“公约”。内容包括:对农业生产的规划,债务纠纷的调解,奸淫盗窃及其他犯罪的处罚等。如正月挖田、挖土;二月犁田;三月施肥、撒秧谷;四月五月插秧;六月薅秧除草等;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