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边墙
见“柳条边”(1576页)。
见“柳条边”(1576页)。
即“可敦”(491页)。
见“达密里部”(734页)。
苗族的俗称,流行于广西三江、龙胜等地。与※草苗为不同支系。妇女与侗族妇女装束略同,多着兜肚、短裙,赤足。聚族而居,大村三五百户,小亦百数十家。房屋以杉木构造,顶覆杉木皮。楼居,上居人,下养畜。传说其先
西夏皇族姓氏。西夏汉文本《杂字》番姓部第一姓。原为党项8部之一拓拔氏。唐代赐姓李,宋代赐姓赵。元昊立国前改此姓,有“近亲的党项”之意。不包括疏族。元代又写作乌密氏或於弥氏。
古族名。一作牂牁蛮。汉至唐代牂柯郡少数民族的总称。分布在今贵州大部及广西、云南部分地区。其地原为夜郎国小邑之一。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始置郡。公孙述时,大姓龙、傅、尹、董氏与郡功曹谢暹为汉保境,
?—1684内蒙古归化城土默特广安寺活佛。原为庆缘寺监寺,是一位资深学博的格隆。顺治十五年(1658),在东固山山麓建寺,请班禅额尔德尼赐名为广安寺。自是在寺内坐禅修行近30年。康熙二十三年(1684
西夏寺塔。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南的承天寺内。寺始建于夏毅宗天祐垂圣元年(1050),福圣承道三年(1055)建成。该寺系毅宗李谅祚为母没藏太后建,贮宋朝所赐大藏经,延请回鹘僧人登座演经,太后与
彝语音译。意为孤独的奴隶。旧时四川凉山雷波一带彝族对一种单身奴隶的称呼。系由从外地抢劫而来的汉族或其他民族成员构成。住在主子家中,一年到头无休止地为主子劳动,如田间生产,放牧牛羊,家内杂役等,毫无人身
?—1254蒙古国将领。契丹族。青州防御使※石抹高奴子。窝阔台汗元年(1229),以父伐金卒于军,袭为千户。蒙哥汗三年(1253),擢总管,领兴元(今陕西汉中)诸军奥鲁(蒙古语,意为老小营)屯田,并领
明代蒙古翻译家。亦名巴彦巴格什。兼通印、藏、蒙三种语文。万历六年(1578),在青海※仰华寺大法会上,为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和※俺答汗作蒙藏语翻译。因译佛经及担任通事有功,在法会上被达赖喇嘛封为“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