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祭熊

祭熊

图腾崇拜遗俗。流行于今内蒙古和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和部分鄂温克人地区。来源于对熊的敬畏。其俗:凡猎到熊后,要假装哭泣将它抬回来,快到※“乌力楞”(家族公社)时,猎手们模仿乌鸦发出“嘎嘎”叫声,人们闻声,知道打到熊,即出来迎接。熊肉由全“乌力楞”共食,吃时,又发出嘎嘎声,并说“是乌鸦吃你的肉”,“不是我族人吃你的肉”。吃尽肉的熊骨不能乱丢,集中起来送到猎取该熊的户,用草包好,象送葬一样抬到打死它的地方,挂在树上风葬;这时又说,“不是我们有意杀了你,是误杀了你”,“不要降祸于我们”,“要保佑我们多获猎物”之类的话。两族民间皆认为,所以如此,因熊原来是人,很早以前他们是不猎取的,后来虽猎取,但要举行祭祀仪式,并有许多习惯禁忌“:打死熊不能说它死了,应说是睡熟了;剥熊皮时要先割其睾丸挂在树上,其脖子不能任意割断;心、大脑、食道、眼睛、肺、肝等不能吃,要留下风葬;鄂温克人还把打死熊的枪称“呼翁基”(打不死任何动物的工具),把切熊肉的刀叫“刻尔根基”(什么也切不断的钝刀);等等。分配熊皮也有一套仪式,在鄂伦春族中是一人拿着熊皮挨户到“乌力楞”各家,意为与各户告别;每到一家,进去前先学“乌里”鸟的嘎嘎叫声,这家人闻之在内也嘎嘎叫,表示欢迎,到最后一家若有老人,熊皮即给他,如无,再回走,遇到有老人的户给之。

猜你喜欢

  • 新疆共产主义者同盟

    见“战斗社”(1623页)。

  • 私渠比鞮海

    汉代匈奴地区湖泊名,今蒙古国乌布苏泊。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车骑将军窦宪与南匈奴联兵,大败北匈奴于此,斩名王以下13000人,获牧畜百余万头,迫温犊须等81部、20余万人归降。

  • 伦都儿灰

    ?—1407明朝将领。亦译娄多尔辉,汉名柴秉诚。蒙古族。初为阿鲁台部下,居甘肃塞外。永乐三年(1405),受明将宋晟招抚,与另一蒙古将领把都帖木儿(吴允诚)率部众5千余人投明朝,赐姓名,授后军都督佥事

  • 巴尔库勒城

    见“巴里坤城”(414页)。

  • 天马都督府

    唐代设于西域地区的羁縻机构。高宗龙朔元年(661),以解苏国数瞒城(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杜尚别城南)置。以其王为都督,职位世袭。下辖洛那、束离2州。隶安西都护府管辖。

  • 以哈阿哈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扎哈喇哈卫,并说清代有扎哈喇哈峰,在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东南900里。

  • 李善庆

    金朝官员。渤海族遗裔。天辅元年(1117)春,宋派马政为使通金,相约夹攻辽,被遣为报宋使,赉国书及礼物,于次年正月至汴京(今河南开封市)。见宋臣蔡京、童贯,得知夹攻辽取燕地之意。居10余日,宋复遣赵有

  • 撮罗昂库

    一种圆锥形帐幕式住所。赫哲语音译,“撮罗”,意为“尖”或“尖顶”;“昂库”亦作“安口”,为“窝铺”、“棚子”之意,即尖顶棚。旧时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一般用作冬季住房。与鄂温克人的“萨喜

  • 奥屯牙哥

    即“奥屯忠孝”(2253页)。

  • 赵暹

    明广西崇善县土司。宣德元年(1426),为扩充辖地,率众攻占左州县城,执土官,夺其印,占据40余村峒,大肆掳掠。竖旗帜,僭称王,封官建制,并大量制造火器,袭击邻近州县。朝廷令总兵顾兴祖会广西三司剿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