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笮夷

笮夷

汉代羌人部落之一。以善建“笮桥”而得名。傈僳族先民。《华阳国志·蜀志》定笮县(即今四川盐源、盐边一带)条款:“笮,笮夷也,汶山曰夷,南中曰昆明,汉嘉、越巂曰巂,蜀曰邛,皆夷种也。”居今四川雅安、西昌及凉山地区。藏族称傈僳族为“笮巴”,傈僳族中也有盐源、盐边为其祖居地的传说,说明汉晋时的“笮夷”与傈僳族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唐樊绰《蛮书》载:“栗粟两姓蛮、雷蛮、梦蛮皆在茫部(茫应为邛。即邛部,今四川一带)台登城(即今四川冕宁县),东西散居,皆乌蛮、白蛮种族”。“栗粟”的“粟”音近“笮”,其地望与“笮夷”的分布也大致相符。“栗粟”这一族称的单独出现,表明当时傈僳族已从“笮夷”中分离出来,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文化特点的单一民族。参见“傈僳族”(2248页)。

猜你喜欢

  • 包衣骁骑营

    见“内务旗三旗骁骑营”(310页)。

  • 闾山

    见“医巫闾山”(1063页)。

  • 吴内格巴克什

    ? —1635后金将领。蒙古正白旗人。初率妻子归附努尔哈赤。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从征乌喇部,以功授三等副将世职。天命十一年(1626),从征明,攻宁远,未下,奉命击觉华岛,败之。以性聪敏,兼通

  • 纳禄

    傣语音译。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最高封建政权中的管车官,管理车辆的制作和维修,统领车夫,调配使用。在代表等级地位的※“田官等级”中属“十田级”,享有薪俸谷子80挑(每挑约合50斤)。

  • 夏森东玛坚

    藏语音译。意为“食肉赤面者”。藏史对古代藏族先民的称谓。反映了藏族古代先民原始生活的情况。唐代汉文史籍称之为“赭面国”。唐代吐蕃人习以赭色饰面,故称。此俗并影响到唐代宫庭皇族仕女的装扮。详参“赭面国”

  • 乌图克

    维吾尔语音译,新疆维吾尔族传统靴名。以香牛皮制成,或红色、或黑色。制如中原内地,头稍尖,帮高及尺,上嵌花绣。皮底、高跟,外镶铁掌,履地声音甚响。靴底高者称“玉代克”,平底的称“排巴克”。深受广大人民群

  • 洪郭尔鄂笼

    即“烘和罗鄂笼”(1927页)。

  • 道光帝

    即“旻宁”(1413页)。

  • 骁骑校

    清代官名。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创建八旗组织时设,初名“代子”,后称“分得拔什库”,太宗天聪八年(1634),改称“骁骑校”,是佐领的副手,协助管理本佐领事务,终清一代不变。

  • 玉哇失

    ?—1306元朝将领。阿速氏。千户也烈拔都儿之子。初袭父职,为阿速军千户,赐镇巢2052户为食邑。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率所部与土土哈征叛王昔里吉,继从丞相伯颜进军斡耳寒河(今鄂尔浑河),败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