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虎夫耶

虎夫耶

中国伊斯兰教四大门宦教派之一。又译“虎夫耶”、“胡夫耶”。系阿拉伯语,意为“隐藏”、“低念”,或称“低念派”。据说该派源于中亚的苏非派乃格什板顶耶,于康熙初年由一个被称为“阿印科”(维吾尔语“月儿泉”之意)的修士传入新疆,再传入甘肃、宁夏、青海地区。约有21个支系,即“花寺”、“穆夫捉”、“毕家场”、“鲜门”、“临洮”、两个“刘门”、“胡门”、“北庄”、“洪门”、“疯门”、“崖头”、“高赵家”、“丁门”、“通贵”、“明月堂”、“文泉堂”、“凉州庄”、“碱沟井”、“法门”、“撒拉教”。人数约100万余,主要分布在甘肃的河州、兰州、秦州,青海的循化、化隆、西宁和宁夏的银川、同心、西海固地区以及新疆、云南等地。清末依赫瓦尼创教后,不少人改信,加之历次参加反清起义,惨遭镇压,日趋衰落。该派特点是:教乘、道乘二者蒹重,既重视伊斯兰教之教乘功课,也重视道乘方面之修持。认为教是道的基础,道是教的最高阶段,二者皆是接续“真主”的不可互缺的阶梯。在信仰和教乘修持上,与格迪木(老教)相同,故与格迪木统称“老教”。其道乘修持主张遵循“闹中静”之办法,既要修道,又不逃避现实生活。修道功课是默念或低念“迪克尔”(赞词或“记主词”)。教职人员分三级:最高级为“穆勒斯德”(得道者,即导师)或称阿訇,俗称“老人家”;次一级为“海里凡”(布道者,即替位人,为导师之高足弟子);再次为“穆勒得”(寻道者,追随者),即徒弟,是前二级之忠实信徒。其各分支又有细微之特点。前二级去世后,信徒们给修拱北(阿拉伯语,陵墓之意),视为圣墓,为信徒崇拜和拜谒,并视每年忌日之纪念活动为“干尔麦里”(即功课)。阿訇和海里凡,只在清真寺里进行教乘修持。实行教主集权制,委任海里凡主持教区教务。

猜你喜欢

  • 松雪斋集

    书名。元赵孟頫(1254—1322)撰。10卷,外集1卷。作者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字子昂,号松雪翁,因以名集。南宋宗室,书画诗文皆精。年14以父荫入仕。宋亡家居,会程钜夫访遗逸于江南,应征入朝,忽必

  • 灭塔哈

    狍头皮帽。鄂伦春语音译,亦作“蔑塔哈”。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和黑龙江省境内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族过去狩猎戴的一种伪装帽。各族称呼不一,制作也不尽相同。鄂伦春族制作,用一整狍头皮,将眼圈处缝上,镶上黑色

  • 荔波水族起义

    清咸丰五年(1855),在太平天国革命影响下,贵州荔波水族以潘新简、吴邦吉等为首领的农民起义。莪蒲、巴容、三洞、羊安等地水族人民群起响应,聚众万余人,攻荔波县城。十月,在水浦与清军激战,大捷。咸丰六年

  • 绥州

    州名。西魏置。治所在上县(今陕西绥德县)。隋改雕阴郡,唐复置,多次移治,曾改为上郡。隶夏州定难军,五代后党项据其地,宋时与西夏多次争夺,相继据其地。宋熙宁三年(1070)废为绥德城,隶延州,元符二年(

  • 虎必来

    见“忽必来”(1486页)。

  • 齐王

    ①辽封爵。应历十九年(969)太平王罨撒葛进封。统和十二年(994)北府宰相韩德让(二十二年赐名耶律隆运)受封。开泰元年(1012)耶律隆祐自楚王改封。重熙四年(1035)南院枢密使萧朴赠封;六年,南

  • 卢州

    渤海王国置。中京显德府所辖六州之一(有人据《新唐书》将其列为六州之首,认为是显德府后期的依郭州),领山阳、杉卢、汉阳、白岩、霜岩五县。州治故址众说纷纭:或笼统指在今吉林省延边地区海兰江流域;一说在该省

  • 龙头

    参见“最玛”(2221页)。

  • 邮长

    元代管理急递铺的胥吏。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为加强对文书递送和急递铺的管理,制定每10铺设邮长,于州县籍记司吏内差充,专督其事,1年轮换1次。其职责是:往来巡视所管铺分,修治亭舍,供应什物,附写

  • 广仁禅院

    佛教寺院。寺址在岷州(今甘肃岷县)。熙宁六年(1073),宋军占领岷州。神宗以其地皆吐蕃,人皆信仰佛教,欲以塔庙尊严以示之,达安抚其众之目的,遂于七年六月,令建该寺,并赐名“广仁禅院”。毕功于元丰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