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西匈语支

西匈语支

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语支之一。这一术语是原苏联学者H·A·巴斯卡科夫1952年在《关于突厥语言的分类问题》(载《苏联科学院通报·文学和语言部分》1952年第11卷)一文中提出来的,1962年在《突厥语言研究导论》一书中又作了进一步阐述。他在对突厥语族语言进行分类时把古代迁移到西部后来陆续加入到西匈奴和西突厥部落联盟的各部落及其后裔的语言归入到一个语支,称为西匈语支。在西匈语支之下分4个语组:(1)布加尔语组,包括古代的布加尔语、哈扎尔语和现代的楚瓦什语。(2)乌古斯语组,又有乌古斯—土库曼次语组,包括10—11世纪的乌古斯语和现代的土库曼语及土赫曼语;乌古斯—布加尔次语组,包括古代乌孜人的语言、别切涅格语和现代的嘎嘎乌孜语及巴尔干土尔克人的语言;乌古斯—塞尔柱次语组,包括古代塞尔柱语、古奥斯曼语、古阿塞拜疆语和现代的阿塞拜疆语、土耳其语及克里米亚鞑靼语南岸方言。(3)克普恰克语组,又分克普恰克—波罗维茨次语组,包括蒙古时期前后的克普恰克语和现代的卡拉依姆语、库梅克语、卡拉恰伊—巴尔卡尔语及克里米亚鞑靼语;克普恰克—布加尔次语组,包括金帐汗国(西)的语言和现代的鞑靼语与巴什基尔语;克普恰克—诺盖次语组,包括现代的诺盖语、卡拉卡尔帕克语和哈萨克语。(4)噶逻禄语组,又分噶逻禄—回鹘次语组,包括喀喇汗王朝时期的回鹘语和后喀喇汗王朝时期的回鹘语;噶逻禄—花剌子模次语组,包括噶逻禄—花剌子模、金帐汗国(东)、8—14世纪察合台汗国的语言、古乌兹别克语和现代的乌兹别克语和维吾尔语。西匈语支语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古代的z、 d、 t为j替代;出现了b——p、 g——k、 z——s、 d——t等清浊辅音的对立;有x、w、h等辅音音位。有数量较多的连词,其中有些是借自其它语言;复句有比较发达的结构;由名词和动词形式构成的词的紧缩组合较为少见。有大量的阿拉伯语、伊朗语借词,而蒙古语借词很少。

猜你喜欢

  • 临时台站

    见“地方台站”(678页)。

  • 会昌一品集

    文集名。一名《李文饶文集》,又名《李卫公文集》。唐李德裕(787—850)撰。20卷,别集10卷,外集4卷。德裕字文饶,赵郡(治今河北赵县)人。宰相李吉甫子。以荫补校书郎,迁监察御史。武宗时,任门下侍

  • 恭肃章宪皇太后

    见“梁后”(2125页)。

  • 牢姐羌

    ※西羌的一支。又作牢羌。原居湟中。西汉元鼎五年(前112),与封养种羌解仇结盟,参加先零羌发动的起义,与匈奴通,合兵10余万,攻汉屯田区令居(今甘肃永登东南)、安故(今甘肃临洮东南),围�

  • 赛因塔喇

    准噶尔地名。位于今新疆阜康县城东。准噶尔语, “赛因”意为“良”, “塔喇”意谓“田”。以其地膏腴,宜种植,故名。唐时属北庭都护府管辖,明隶瓦剌。策妄阿拉布坦和噶尔丹策零统治时,为准噶尔重要农业区域之

  • 西盟水利总局

    见“西盟垦务总局” (715页)。

  • 蛮峒

    见“峒蛮”(1646页)。

  • 大军将

    唐代南诏职官名。辅佐诏主执掌国事的重臣。据《新唐书·南蛮传》:为王以下八大文武官员之一,犹试官也。主管军事,职位在※员外酋望之下,※员外之上,可兼任※九爽、三讬之职。有大军将12人,与清平官等列,日议

  • 麻奴

    ?—124东汉时烧当羌部落首领。※东号之子。初随父降汉,居安定(治今甘肃镇原东南)。东汉和帝(88—105在位)末,父死,嗣立。永初元年(107),西羌起义爆发,即率部出安定郡西塞,击汉军于令居(今甘

  • 辖戛斯

    宋辽金时对柯尔克孜先民之称呼。唐时称黠戛斯。又称黠戛司、纥里迄斯等。10世纪,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受契丹辽朝统治,设“辖戛斯国王府”,隶属上京道。而在天山西州回鹘政权统治范围内亦有称黠戛司的古柯尔克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