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西南丝道

西南丝道

古“蜀身毒道”,又称中国“南方丝绸之路”。由※灵关道、※五尺道、※永昌道组成。从四川至云南大理、保山、腾冲,经德宏地区的梁河、盈江,出缅北的孟拱至印度东北的英帕尔,过孟加拉,溯恒河出印度西北,经巴基斯坦,至与伊朗接壤的坦义始罗,再向西行,即与中国的北方丝绸之路相衔接,通向西亚和欧洲。国内发现这条“蜀身毒道”的是公元前2世纪出使大夏(今阿富汗)的张骞,在那里看到四川出产的“邛竹杖”和“蜀布”,皆是由四川运到身毒(印度),再转运到大夏的。张骞回国后建议汉武帝遣使勘察和开发这条路线,但使者至云南金沙江边时,为“昆明”族部落所阻。近年学者考证,这条古道,早在公元前四、五世纪即已存在。据印度《政事论》等史籍记载,其时四川的丝绸已在印度大量销售,并转销到其他地区。又据考古发现,在滇池地区,战国至西汉墓葬中出土的许多西亚文物,应是由此古道运来的。1938年,在腾冲城西宝峰山下核桃园发现的大量五铢钱,很可能是赴缅、印贸易的蜀商遗留之物。可见张骞出使之前这条古道即已存在。唐代以后,更加兴旺发达,贸易更加频繁,佛教文化经此传入。它的形成密切了中国与亚、非、欧各国的友好关系,对发展西南边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 宝儿赤

    见“博尔赤”(2150页)。

  • 水应龙

    清末中医师。河南省南阳人。回族。七代祖传中医,主治伤寒症。医术高明,人誉之为“妙手回春”。曾致力于恢复南阳乡贤、东汉著名医师张仲景圣祠和设立国医学术研究院,为中医学的发展作出有益贡献。

  • 卡芒吾居·噶桑勒谢

    清代青海夏琼寺高僧。藏族。出生于甘都塘相拉卡。7岁于拉吉寺从其叔意希噶桑堪布出家为僧。9岁入夏琼寺学习诵经。13岁入讲经院。15岁由阿旺索南堪布授沙弥戒。22岁由阿旺奥赛堪布授比丘戒。奉密宗堪布意希噶

  • 南齐书

    南朝齐史书。纪传体。原名《齐书》,宋代始称《南齐书》,以便与李百药之《北齐书》相区别。南朝齐梁之际萧子显(489—537)撰。原书60卷,现在59卷,包括本纪8卷,志11卷,列传40卷。子显字景阳,南

  • 萧玉

    金大臣。名老人。奚族。萧氏。金灭辽后易为石抹氏。初官尚书省令史。为迎合海陵王诛杀太宗诸子意,从秘书监萧裕构诬太宗子宗本谋反,致使太宗子孙死70余人,绝后。受宠信,升礼部尚书加特进,数月后又升参知政事,

  • 保亭

    地名、县名。黎族主要聚居区之一。据说清光绪十三年(1887)前后,广西提督冯宫保(冯子材)领兵至此,在该地建一亭;一说并无建亭事,但曾停驻于此,因名。原属陵水县一辖地。民国二十一年(1932)后,国民

  • 建安城

    古地名。①唐征高丽攻克的重镇之一。史载其在辽水东,安市北,卑沙城东北,约为今辽宁盖县东北15里青石关古城。唐亡高丽国后,安东都护府所辖有建安州都督府,乃以其地置。后废。②东晋隆安二年(398),后燕慕

  • 彭翅

    ?—1555明代湖广保靖土吏、抗倭英烈。土家族。任保靖宣慰司(治今湖南保靖县)土舍,隶宣慰使彭荩臣。嘉靖三十三年(1554),奉诏随彭荩臣率土兵赴苏州、松江等地征剿倭寇。翌年,率本部土兵为先锋,深入敌

  • 议政王大臣会议

    简称王大臣会议。前称议政王贝勒大臣会议。清廷以满洲为主体所设的议论军国大事的高级议会。其制起于后金汗努尔哈赤时代。太宗天聪(1627—1636)间,已存在“两大贝勒、议政十贝勒、八大臣……共议国政”(

  • 藕思

    见“阿斯”(11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