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赤德松赞兴佛盟书

赤德松赞兴佛盟书

又作桑耶寺兴佛盟书。赤德松赞执政之时(798—815年),在今拉萨河下游建噶琼多吉英寺之后,决心在吐蕃永世弘扬佛教。为此召集王妃、小邦王子、宰相钵阐布及各级文武大臣共同盟誓兴佛。所立盟文以金字写在磁青纸上,储于合金(颇罗弥)箱内,其原本存桑耶寺,有附本录用。兴佛盟文称“世世代代永不毁灭佛法”,“任何时候均信守遵行盟文。”并规定赞普年幼即需以佛僧大德为“善知识”,学习佛法,至亲政时止。又规定从寺院中选出“世尊之宗师,”执行诏令,掌管寺院,并委任为善知识。而寺院僧人“不得为他人之奴,不得强行征税,不得随俗而受诉讼。”又申明供养三宝“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抛弃。”盟文最后由盟誓者署名为证。盟誓者共86人,有王妃、小邦王子、钵阑布、大论、囊论、悉南纰波(外相)、王侯、将军、外臣(纰论)、及高级尚论、讬等官员。此盟文对研究吐蕃佛教及吐蕃官制等有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 掌机沙

    元代诗人。字密卿。回回人。本西域阿鲁温氏。世居七河及楚河流域。祖哈散仕元,官至礼部尚书。本人曾学诗于萨都剌,工诗,诗作秀美,风流俊爽,有“才子”之称。作品多佚,仅存《西湖竹枝词》1首。

  • 东梁河

    即“梁水”(2125页)。

  • 瓦寺土司差役碑

    记载羌族地区土司制度的碑刻。清咸丰三年(1853)九月二十四日,四川茂州直隶州汶川县(今四川汶川县)正堂奉上司批准同瓦寺土司十八寨及县绅士保甲公立。该碑详定瓦寺各项差役条规事项,具体规定各塘土兵每年应

  • 倍侯利

    十六国时期敕勒(高车)斛律部首领。北齐名将※斛律金之高祖。其部原居漠北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为※“高车六种”之一。北魏天兴五年(402),乘柔然社仑可汗为北魏所败,进入高车之机,举兵掩击,大败柔然军。

  • 忽卜赤里

    蒙古语音译。《元朝秘史》释为“科敛”,即捐税。蒙古国建立前,一些部已有赋税,牧民每年纳牲畜若干头于那颜,1206年建国后,分别由千户、百户层层征纳。怯薛(禁卫军)之马匹及应用物品、诸王驸马聚会时所需,

  • 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中次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本部左翼中旗之东。东至西雅博克,西接额尔沁乌苏,南抵乌兰商达,北达庞克尼屯。有佐领1。会盟于汗阿林盟。康熙五十八年(1719),析多尔济阿喇布坦所辖人户别为1旗,令成衮札布辖之

  • 蒲鲁虎

    即“完颜宗磐”(1158页)。

  • 挂兽头

    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僜人旧俗之一。取猎获的野羊、野猪、狗熊等兽头骨和宰杀的牛头骨悬挂在长屋过道的板壁上。有角的留双角和前额骨,无角的完整保留。一些头骨还被涂染红色。以悬挂头骨多为荣,意在显示主人的英武和

  • 巴图博罗特

    卫拉特蒙古杜尔伯特部台吉。绰罗斯氏。清札萨克和硕亲王※车凌乌巴什族中台吉。乾隆十八年(1753),随“三车凌”内附,授札萨克多罗贝勒。后因追随阿睦尔撒纳反清,于辉巴朗山为清副都统瑚尔起擒执,被处死。

  • 广平淀

    契丹地名。又名白马淀、柳林淀,别作藕丝淀、中会川、长宁淀等。位于永州(今西辽河上游西喇木伦河与老哈河交汇处)东南30里。为契丹皇帝※冬捺钵所在地。史载其东西20余里,南北10余里,地甚坦夷,四望皆砂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