邆赕诏
唐代西洱河地区小王国名。为八诏之一。其王丰咩系浪穹诏王丰时之弟,袭据邆赕后称王,后为唐监察御史李知古所杀。子咩罗皮自为邆川州(今云南洱源县东南新州镇北德源城)剌史,与蒙归义(皮逻阁)同伐洱河蛮,分据大厘城(今大理市喜洲镇)。弱而无能,被蒙归义击败,失大厘城,复入邆赕,联合浪穹、施浪二诏共拒南诏进攻、战败,卒众多陷死泥沙中,丧邆赕,走保野共川。殁,子皮罗邓立。死,子邓罗颠立。卒,子颠之托(又作颠文托)立。南诏破剑川,收野共川,被俘,徙之永昌(今云南保山市)。
唐代西洱河地区小王国名。为八诏之一。其王丰咩系浪穹诏王丰时之弟,袭据邆赕后称王,后为唐监察御史李知古所杀。子咩罗皮自为邆川州(今云南洱源县东南新州镇北德源城)剌史,与蒙归义(皮逻阁)同伐洱河蛮,分据大厘城(今大理市喜洲镇)。弱而无能,被蒙归义击败,失大厘城,复入邆赕,联合浪穹、施浪二诏共拒南诏进攻、战败,卒众多陷死泥沙中,丧邆赕,走保野共川。殁,子皮罗邓立。死,子邓罗颠立。卒,子颠之托(又作颠文托)立。南诏破剑川,收野共川,被俘,徙之永昌(今云南保山市)。
位于今新疆鄯善县西50余公里处,傍火焰山,距高昌故城15公里。开凿在吐峪沟东岸半山中。石窟分东南、西北两区。东南区有4窟,西北区有21窟。在沟西岸还有石窟和以土坯砌成的土窟16处。多有汉文题记。最早当
族名。哈尼族自称之一。交错聚居和散居于景东、墨江、元江、镇沅、普洱、江城、新平等县。参见“哈尼族”(1633页)。
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凡市物已得曰‘兀带’。”金代女真族人有以此命名者,如完颜兀带、温迪兀带、※耨怨温敦兀带等。
见“华严忏仪”(818页)。
见“鲁允昌”(2267页)。
清朝派驻西藏地方最高行政官员。全称“钦差驻藏办事大臣”或“钦命总理西藏事务大臣”亦称“西藏办事大臣”,藏语借用满语称“安办”意为“钦差”。康熙四十八年(1709),首派侍郎赫寿入藏协助拉藏汗办理西藏地
蒙古语“古尔板”和藏语“索尔马”的叠称,即“三河”(46页)。
1706—1759清朝大臣。一译萨拉尔、萨赖尔、萨喇勒。卫拉特蒙古人。初为准噶尔达什达瓦部宰桑,驻牧喀喇沙尔(今新疆焉耆)。乾隆十五年(1750),以达什达瓦被杀,率众52户(一说千户,误)投清,被编
1411—1485明代藏传佛教名僧。萨嘉派大德※绒敦玛微僧格之弟子。因博通众多佛典,故称“饶绛巴”(意为博通经论者),是后,藏传佛教称博通佛典者为“饶绛巴”,成为学位名。明正统十四年(1449),创建
参见“察哈尔特别区”(24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