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部
见“诺雷部”(1953页)。
见“诺雷部”(1953页)。
? —1728清朝大臣。满洲镶蓝旗人。富察氏。大学士阿兰泰子。康熙二十五年(1686),由侍卫任参领,兼管火器营。后官都统。四十六年(1707),授都察院左都御史,兼仓场侍郎。任内,请于大通桥复设满汉
明初云南武定女土官。彝族。统领南诏三十七部之一武定部。洪武十四年(1381),明军取云南时率先归附。次年,改为武定军民府(治所在南甸,今武定县东),受命署理军民府事。十六年,遣使赴京贡良马。诏赐诰命、
书名。元郑玉(1298—1358)撰。8卷。另有遗文5卷,传或为其裔孙郑虬、郑鲸所编。玉,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字子美。通经学,尤精于《春秋》。生平不求仕进,设师山书院讲学,受业者甚众。至正十四年(
渤海王国大臣。一作任雅相。渤海国第二世王※大武艺舅父。唐开元十四年(726),大武艺以黑水靺鞨违惯例,请唐官不事先见告为由,派其充大门艺副手,率兵攻黑水靺鞨。至边境,大门艺因一再劝阻武艺勿用兵,武艺欲
清朝武官。蒙古正白旗人。博尔济吉特氏。世居翁牛特地方。原为察哈尔部宰桑。天聪六年(1632),察哈尔林丹汗兵败,遂率700人来归,以多尔机达苏喇海等百余人复叛,率众围之,与之偕至,受太宗嘉奖,特授二等
近代四川西昌等地彝汉人民的反清斗争。清宣统三年(1911)十一月初,四川西昌县民团十三团团总张耀堂,在辛亥革命、四川保路运动的影响下,又受到“三平先生”(即在成都就学的同盟会会员王西平、刘次平,西昌保
?—386北魏时匈奴独孤部首领。又作刘鞬。初依居贺兰部。道武帝登国元年(386),弟刘奴真率别部附魏后,被迎归,得弟禅让,领部众。为谢贺兰部贺讷之厚待,遣弟刘去斤献金马,并欲叛魏,改从贺兰部,为奴真所
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会议,地在今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区红石窝故名。1936年10月,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后,右倾分裂主义者擅自命令红四方面军组成西路军渡过黄河西征,红军进入河西走廊后,同马家
285—350十六国时期氐族首领。原姓蒲,字广世,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氐人。先世为西戎首领。父怀归,为部落小帅。《晋书》称其“多权略,骁武善骑射”。时值永嘉之乱,常散家财,召集谋士商讨安危变通之
?—1591或1592※叶尔羌汗国宗室。※拉失德汗第七子。曾任和田总督。1570年,参加叶尔羌汗国并吞※东察合台汗国之征伐,并遣使向明朝进贡。16世纪80年代初,叛立,被※阿不都·哈林汗派兵平定,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