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锡伯文

锡伯文

我国锡伯族使用的一种拼音文字。是在满文基础上略加改动而成的。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清朝政府抽调东北锡伯族官兵去新疆屯垦戍边,连同家眷3千余人。经过200多年的时间,锡伯族使用的满语、满文有了一些变化和发展,因此锡伯族知识分子以及社会知名人士,于1947年在伊宁市成立了“锡伯索伦文化总协会”(简称“锡索协会”),在该会的指导下,对锡伯族在历史上沿用的满文字母的形体做了一些改动,使与满文有了区别。从此,锡伯语、锡伯文的名称也被社会所公认。锡伯文在字母结构、数目、拼写规则以及书写方法等都同满文一样,不同之处主要有:满文辅音字母f与元音a、e相拼时是一种形体,与元音i、o、u相拼时是另外一种形体,而锡伯文f只有一种形体。满文辅音字母zh出现在词首的形体同出现在音节首的形体不同。锡伯文只用满文zh出现在词首的那种形体。满文出现在词中音节末的k [qh]的形体是两个牙儿,左边带两个点儿。锡伯文只有一个牙儿,左边带两个点儿。满文位于词中音节末的k [kh]在形体上有区别,锡伯文没有区别。满文有音节wa、 we,而没有wi、 wo、 wu,后者三个音节在锡伯语中“有音无字”,所以改动后的锡伯文增加了这三个音节。此外,根据口语的习惯,在词的拼写形式上有的增加了字母,有的减少了字母,有的变化了字母。另外,满文只使用两种标点符号,v相当于逗号,相当于句号,而锡伯文则使用汉语的标点符号。解放后,锡伯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使用范围逐渐扩大。锡伯文是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法定文字,出版了锡伯文《察布查尔报》。在锡伯族小学里普遍开设锡伯文课,县教育局在进行锡伯文扫盲时,利用各种机会办好锡伯文补习班以及各种形式的学习锡伯文的夜校,收到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 嘉陵江志

    书名。回族学者马以愚著。分上下两编,计26章。上编包括源流、辨名、滩险、航运、名胜、文艺共6章,下编分县记述,包括宝鸡、章凤、两当、徽县、略阳、宁强、广元、昭化、剑阁、苍溪、阆中、南部、蓬安、南充、岳

  • 陈友

    ?—1468明朝将领。西域人后裔。一说为蒙古族。入居安徽全椒县。通蒙古语,熟悉蒙古事务。正统(1436—1449)初,授千户,后累迁都指挥佥事。频年出使瓦剌有劳,进都指挥使。正统九年(1444),充宁

  • 觉罗拜山

    ?—1627后金将领。满洲镶黄旗人。景祖五弟宝郎阿曾孙。后金天命六年(1621),从太祖努尔哈赤征明,攻沈阳,斩明骁将秃尾狼及副将,降其众。克辽东,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天聪元年(1627),从攻锦州不

  • 牙书

    辽官名。亦作“牙署”。契丹语音译。《辽史·百官志二》谓大、小部族中石烈(相当于“县”的建置,一说意为“乡”)下均设有此官。是位次于夷离堇和※马步的次要官员。

  • 秋千

    朝鲜族妇女传统的娱乐游戏。流行于延边等地区。于木架或树上悬两绳,下拴横板即可。人在板上或站或坐,两手握绳,前后摆动,谓之荡秋千。秋千架一般高11米,上宽2米,下脚宽3.5米。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

  • 拜音图

    清初将领。满族,显祖宣皇帝孙,追封笃义贝勒巴雅喇弟三子。后金天聪八年(1634),授三等子爵。随贝勒阿济格迎察哈尔来降之土巴济农。九年底,授镶黄旗都统。清崇德元年(1636),随武英郡王阿济格征明,略

  • 十六国春秋

    书名。传记体晋代北方十六国史。北魏崔鸿撰。100卷,外《序例》1卷,《年表》1卷。作者出身世家,淹通书史,知识广博,历任魏中散大夫、黄门侍郎,加散骑常侍,齐州大中正,供职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三朝,备

  • 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特刊

    1949年5月出版,铅印,16开,折叠式,东北画报社印刷。1947年4月23日召开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施政纲领和暂行组织大纲。5月1日正式成立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该刊汇编了这

  • 耶律查哥

    辽皇族。名又记作查割、查葛、查个只。汉名宗懿。契丹族。为秦晋国王※耶律隆庆子,辽兴宗※耶律隆绪堂弟。史载其少有气势,干略过人。辽圣宗时,开泰五年(1016)十月,封中山郡王。太平四年(1024)六月,

  • 兰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拉哈卫,并说清代拉哈河在汪清边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