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镇远县

镇远县

县名。位于贵州东南部。唐代置梓姜县,隶奖州。宋为邛水县地,属思州。绍兴元年(1131),以黄平城名镇远州,始得名,非今县地。元置镇远沿边溪洞招讨使司,治所在今镇远镇。至元十八年(1281),改为镇远军民总管府,隶湖广行省;旋改隶思州安抚司。明洪武二年(1369),置镇远溪洞金容金达蛮夷长官司。四年,降为镇远州。五年,隶湖广布政司。二十年(1387),思南宣慰司治迁此。二十二年,移治所在地,改为镇远州,另置卫,隶湖广都司。永乐十一年(1413),置镇远府,隶贵州布政司。弘治十一年(1498),置镇远县,设流官。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县治由江之南移至江之北,与府分治。雍正十一年(1733),黎平府之天柱县以及台拱、清江皆归其统辖。宣统元年(1909)省县入府。民国三年(1914),撤府置县,即今镇远县。境内居有苗、仡佬、侗等少数民族。

猜你喜欢

  • 并作

    解放前延边朝鲜族地区4种租佃形式(分益制、定租制、并作和打租)之一。亦称“半作”、“耪青”。一般流行于新开发的水田地区。租地者多为朝鲜族最贫苦的农民。主要特点,一是佃农耕种地主土地,在6个月耕种期间,

  • 仁蚌巴敦悦多吉

    明代卫藏中部地方封建领主。藏族。仁蚌宗宗本(地方行政官员名)南喀坚赞四世孙,衮桑巴之子。继任日喀则首领后,继续奉行支持藏传佛教噶玛派打击格鲁派(黄教)的政策。成化十六年(1480),因格鲁派拒绝噶玛派

  • 大元可汗

    见“达延汗”(726页)。

  • 真王

    ①北魏末年六镇起义军首领匈奴破六韩拔陵年号。524—525年,凡2年。一说523—525年,凡3年。 ②北魏末年六镇起义首领匈奴(一说敕勒)杜洛周年号。525—528年,凡4年。

  • 窝阔台汗国

    蒙古四大汗国之一。为※窝阔台后王※海都(窝阔台第五子合失之子)所建。原为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封地。元太祖二十年(1225),成吉思汗划分诸子封地,窝阔台领有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122

  • 汪辉祖

    1731—1807清代史学家。浙江萧山人,字焕曾,号龙庄,晚号归庐。乾隆进士,授湖南宁远知县,两度充湖南乡试同考官,两署道州,又兼摄新田县事。内定调善化(旧县名,治今湖南长沙市)时以足疾请告,大吏疑其

  • 奥屯忠孝

    金大臣。本名牙哥,字全道。懿州(治今辽宁阜新县东北)胡土虎猛安人。女真族。奥屯氏。大定二十二年(1182)进士。由蒲州司侯,升校书郎兼太子司经。累迁翰林待制,权户部侍郎,佐参知政事胥持国治河。以功授河

  • 努拉里汗

    ?—1791西部哈萨克(奇齐克玉兹)汗。一译努喇丽汗。初为苏勒坦,曾受命驻扎希瓦。乾隆十四年(1749),受命袭汗位。二十七年(1762),遣使向清朝政府奉表贡,示归服。三十六年(1771)春,在沙俄

  • 马市图

    明代马市贸易图卷。作者不详。绘制于万历(1573—1620)年间。隆庆五年(1571),东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达成封王、通贡、互市协议,先后在大同、宣府(今河北宣化)、宁夏、甘肃等地开设

  • 汉帮

    明清时对康藏地区经营茶叶贸易汉族商人的总称。多为陕西人。主要分布于雅安、荥经、天全、名山、邛崃等处。除茶叶外,也兼贩毛皮、药材、烟草、牲畜、布匹、丝绸等农牧产品和手工业品。始于元代,后渐增多。四川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