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凉州土知州
元、明云南彝族土官名。元至元十三年(1276),以落温部改置陆凉州(治今云南陆良县东北),命当地彝族首领为土知州。明洪武十六年(1383),资宗赴京朝觐,授土知州。永乐四年(1406),子资求承袭。十四年(1416),妻沙共告袭。宣德八年(1433),子资曹替职。正统六年(1441),以功升府同知,仍管州事。景泰六年(1455),纳粟捐升宣慰司副使,仍理州事。嘉靖十三年(1534),资徽继袭土知州兼府同知。1913年降为陆良县。
元、明云南彝族土官名。元至元十三年(1276),以落温部改置陆凉州(治今云南陆良县东北),命当地彝族首领为土知州。明洪武十六年(1383),资宗赴京朝觐,授土知州。永乐四年(1406),子资求承袭。十四年(1416),妻沙共告袭。宣德八年(1433),子资曹替职。正统六年(1441),以功升府同知,仍管州事。景泰六年(1455),纳粟捐升宣慰司副使,仍理州事。嘉靖十三年(1534),资徽继袭土知州兼府同知。1913年降为陆良县。
古城名。①位于今辽宁大凌河上游建昌、凌源等县一带。东晋咸康二年(336),鲜卑段部首领段辽将李咏夜袭前燕慕容皝,被其将张萌击败擒拿于此。 ②三国蜀汉筑。即今陕西略阳县。北魏置武兴郡、武兴县、武兴镇,均
1856—1921清末史地学家。江苏武进人,字敬山,号结一宦主人。光绪十四年(1888)入两广总督张之洞幕,任广东舆图局总纂,主修《广东舆地图》。十八年(1892)中进士,授庶吉士。散馆,改工部主事。
唐代纳抚※契丹所置州名。唐太宗贞观三年(629)置,领契丹室韦部落(一说为契丹中的※室韦部,一说为契丹与室韦共同组成的部落)。初侨治营州(今辽宁朝阳)东北阳师镇,故命之为师州。隶营州都督府。为唐建契丹
苗族传统节日。又称尝新节、敬新谷、吃卯或吃丑节。秋收农忙到来之前的一次群众性娱乐活动。源于祭祀祖先和预祝丰收。一说纪念一位苗族青年雄当,他为保护稻禾顺利成熟而献出生命,故用新谷煮成饭祭祀他。每年夏历六
见“蒙古斯坦”(2336页)。
见“广平淀”(131页)。
?—1750清代西藏地方官员、郡王。藏文史籍作达赖巴图尔。后藏人。藏族。噶伦※颇罗鼐之子。乾隆四年(1739),委任头等台吉,管理藏北39族、达木蒙古。十二年(1747),承袭其父郡王爵。任职后,虐使
见“拔也稽部”(1364页)。
即“去特若尸逐就单于”(474页)。
唐代墓志。玄宗开元六年(718)刻制。1944年(或1945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县南60里喇嘛湾第二号墓中。原存武威文庙。志高37厘米,广35厘米。志文16行,行16字,正书。石面于写刻前,先以朱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