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隆奔簇

隆奔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以其地有隆奔泉(意为“十万龙泉水”),故名。属西宁卫。洪武十三年(1380)归附明廷,散居塞内外,居塞内者主要分布在今青海湟中县境,有城廓庐室;居塞外者,即今青海日月山以西之共和县境,列帐而居。塞外之族帐,每遇外部侵扰,则举众迁塞内。其族支属有奔巴尔族,居西石峡。永乐六年(1408),其首领锁南监藏等入朝贡马,赐以钞、币、袭衣等。十六年(1418),明廷委其首领扎省吉省、吉儿迦等为指挥佥事,赐诰敕、冠带衣、币等。洪熙元年(1425),其国师贾失儿监藏、散丹星吉等率部众,随陕西行都司土官都指挥李英至罕东,讨安定族中杀明廷使西域之中官乔来喜、邓诚者,受明廷嘉奖。正统十三年(1448)十二月,英宗准礼部尚书胡滢之请,赐其族广慧普应国师舍剌札思诰命。弘治十二年(1499),其族遭罕东卫羌咂族攻掠,抢去诰敕、印及人畜、器械等,命兵部副使潘楷、守备指挥使鲁铎各戴罪进讨,并令罕东卫管事都督宣谕其下,使尽归所掠,以息争解怨。后依明定例,岁输马280匹。藏传佛教改革家、格鲁派(俗称黄教)祖师宗喀巴即该族人。

猜你喜欢

  • 桑植宣慰司

    元明清时土家族土司。元置,有上、下桑植宣慰司之分。明洪武七年(1374),合二司为一,仍旧称,授向思富为宣慰使。治所位于今湖南桑植县西北。嘉靖至隆庆年间(1522—1572),土司官民曾为御倭做出重要

  • 伊犁煤窑

    清代新疆工矿名。乾隆四十七年(1782),经伊犁将军伊勒图奏准,于烘郭尔鄂博山之大山头、石人子、甘沟3处,开设煤窑24座。中16座长年挖取,八座冬春两季挖取。五十年(1785),又增设12座。越3年,

  • 小水峪窑

    契丹王朝时期重要烧瓷窑址。位于今北京密云县西北小水峪村西高地之上。在长城脚下,依山傍水。1979年调查发现。现见有3处。窑呈圆形,直径约2米。烧制以白釉为主,亦有青、褐、绿等单釉瓷。器物多为盆、碗、缸

  • 天门岭

    古山名。所指无定论,有在今辽河东、西两说。主东说者认为,时东北地区有天门岭二,一为新旧唐书《渤海传》记大祚荣被唐军穷追所越之天门岭,具体所在或说为今黑龙江省东南境之张广才岭,或说是辽宁、吉林省交界处之

  • 大抬犁

    即“硬杆犁”(2192页)。

  • 长孙览

    北周、隋朝大臣。初名善,字休因。河南洛阳人。鲜卑长孙氏(拔拔氏)。魏上党文宣王长孙稚孙,周上党郡公绍远之子。略涉书记,尤晓钟律。西魏大统年间(535—551),为东宫亲信。周明帝(557—560年在位

  • 碉房

    藏族地区的住房。流行于西藏、四川、青海等藏族地区。用石块或砖砌成约三四尺厚的墙,以木作柱,楼层间用木板相隔,平顶,一般为2层,富者有3—4层的,底层为牛马厩或仆人住处,二层以上住人,最高层为佛堂,房屋

  • 马思齐

    明代诗人。安徽和州(今和县)人。回族。工诗,诗作风格清新。著有《早间堂诗文》问世。

  • 大仓租地

    清代内蒙古札萨克及其亲属将其私地租与汉人耕种的土地。也称内仓租地。相对于※小仓租地而言。约在雍正(1723—1735)以后,设立仓长,专门办理出租事项,承租人与仓长缔结租赁契约,即可开垦土地进行耕种。

  • 清朝通志

    书名。原名《皇朝通志》,又称《清通志》。乾隆三十二年(1767)嵇璜等奉敕撰,五十二年(1787)成书。126卷。起自清初,止于乾隆末年。体例与《通志》、《续通志》颇异,省去本纪、列传、年谱,仅存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