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颉跌利施可汗

颉跌利施可汗

①(?—691)唐代后突厥汗国创立者。名骨咄禄,又作不卒禄、骨笃禄。※颉利可汗族人。阿史那氏。原为单于都护右厢云中都督舍利元英辖下首领,世袭吐屯啜(突厥官名)。※阿史那伏念反唐兵败后,其于唐永淳元年(682)召集亡散,退据总材山,占黑沙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拥众五千,势盛,自称颉跌利施可汗,以弟默咄为设,咄悉匐为叶护,委阿史德元珍为阿波达干,统兵马事,建牙乌德鞬山(又作郁都军山,今杭爱山北支),并在黑沙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建南牙,北破九姓,东败契丹,称雄漠北,史称后突厥汗国。永淳元年后,屡犯唐境,相继攻掠并州、定州、妫州、蔚州。垂拱三年(687)秋,大败唐将爨宝璧部,一生征战47次,身经20战。天授二年(691)病卒。子默棘连年幼,弟默啜自立为汗。 ②见“阿史那施”(1220页)。

猜你喜欢

  • 珂罗啜

    突厥汗国官号。其意谓“黑”。《通典·突厥上》:初,突厥官号,“凡有十等,或以形体,或以老少,或以颜色须发,或以酒肉,或以兽名。”突厥“谓黑色者为珂罗便,故有珂罗啜。”突厥文“黑”为qara,珂罗即qa

  • 陈留

    见“萧孝友”(1994页)。

  • 蒙古联盟自治政府

    日伪政权。抗日战争时期在日军操纵下,由内蒙古部分王公贵族组成的伪政权。1937年10月27日,根据日本侵略者的意旨,通过在归绥(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第二次蒙古大会的形式,就原伪蒙古军政府改置。日本

  • 普速完部

    辽代部族名。辽天祚帝保大四年(1124)※耶律大石自立为王,率众西行,至可敦城(今蒙古哈达桑东),驻北庭都护府,召集该部等18部王众宣谕,誓复辽朝大业,获得支持,18部共出精兵万余归大石统率,致使大石

  • 斡剌纳儿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斡罗纳儿、斡耳那、斡罗那、斡鲁纳台、斡罗纳兀惕。与成吉思汗同宗。为成吉思汗六世祖海都幼子抄真斡儿帖该长子斡剌纳儿之后裔。蒙古国开国功臣巴歹、启昔里(乞失里黑)即属此部,宋嘉泰三年

  • 锡珍

    ?—1889清朝大臣、蒙古族文人。蒙古镶黄旗人。额勒德特氏。字锡卿。两江总督壁昌子。同治七年(1868)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十年(1871),散馆授编修。十一年后历任侍讲、日讲起居注官、咸安宫总裁。

  • 癿铁木

    元末明初土族第一代朱土司。青海西宁州人。元末为百户。明洪武四年(1371)附明,授充小旗。其孙朱荣袭千户,始以朱为姓。曾辖有“土舍”、“土民”100余户,居地在今民和县三川朱家堡等地。附:朱土司世系(

  • 蒙舍川

    古地名。又作蒙舍州。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境内,川长约30里。唐初,乌蛮部落渠帅※蒙舍庞偕子※庞迦独及孙※独逻(细奴逻)由哀牢山徙此,发展壮大,居龙宇图山和蒙舍城。贞观二十三年(649),独逻建大

  • 祭索罗杆

    又作“杆子祭”或“祭杆子”。旧时满族祭天仪式之一,为萨满教重大祭祀。分家祭与皇室、皇帝祭。家祭复分常祭与大祭。常祭每年春秋两次,择日致祭,仪式简单。大祭于冬至后祭祖的翌日举行,目的是祝全家平安、谢神保

  • 标包制

    亦称包商制。清代地方官府在羌族等地区推行的一种征收捐税方式。州县衙门将每年征收的各种捐税的权力交给当地一些土豪承包。承揽人按州县规定包额负责向当地摊派、征收捐税。承包人往往多派多收,巧立名目从中渔利,